導演/牧帆洲
影片拍攝/溫雅娜
作者/王偉齡
還沒到上課年紀的原住民部落孩子,偷偷往慈濟學校的教室裡看,希望哪天也能夠穿著制服在課堂上學習。攝影/王偉齡
想像中的原住民部落,應該是高樹參天,孩子們穿著傳統服飾,在清澈見底的溪流捕魚抓蝦,或是圍繞在父母親身邊學習打獵或燒柴,但前往巴拉圭東方市(Ciudad del Este,Paraguay)兩個小時車程外的羅貝斯瓜拉尼人部落(Comunidad Ingiena Mariscal Lopez),看見的,卻是滿地的垃圾,和不知是從哪裡捐贈來的二手玩具,髒兮兮地散落一地,許多年紀只有十幾歲的媽媽,穿著也是別人捐贈的二手T恤和褲子,強媬中的孩子正在吸奶……
南美洲邊緣人
瓜拉尼人(Guarani)原本是南美洲這片廣闊土地的主人,在雨林和豐沛的水資源孕育下,過著自給自足的半遊牧生活,與天地共生。然而在16世紀後,西班牙人入侵,原住民的樣貌一點一滴消失,瓜拉尼人遭受打壓,祖靈的土地又被侵吞,淪為奴隸……
一直到現在,還有九成以上的瓜拉尼人要靠政府的津貼來過活,在現代化社會中,沒有地位沒有資源,是南美洲社會的邊緣人。
「我剛開始做慈濟,第一次跟著來到這個部落時發現,這裡最大的問題是貧困,缺乏食物和教育。」巴拉圭東方市慈濟志工蘇瑪·阿科斯塔·里斯(Zulma Acosta Leith,Tzu Chi Volunteer)是一位會講西語和瓜拉尼語的退休老師,因此看見一個部落沒有學校,就等於沒有翻轉的機會:「他們生活在衛生惡劣的環境中,經常生病,非常瘦弱。」
也難怪會生病!一個用木頭、茅草簡易搭建而成的家,裡頭放個吊床,下雨裡頭就泥濘,滿屋子垃圾,還發出便溺的惡臭!孩子們在其間玩耍,窮得只能靠吃一種很好生長的木薯(cassava)當三餐。但這已經比以前的生活狀況好上許多,因為至少孩子們有間真正的學校可以去……
在上學期間,孩子會穿著乾淨的衣服(學校會要求),有廁所、有水龍頭和洗手台、還有營養午餐,更重要的是有知識的傳授。
慈濟巴拉圭東方市志工動員僑界,從2003年開始,陸續在不同的印地安原住民部落,興建五所慈濟希望學校。其中一所,就位在羅貝斯社區。
過去孩子們都在樹下學習,沒有正式的課堂教室,當風吹雨淋時就得停課。
慈濟志工 陳宏銘
心疼部落的孩子沒有正式教育,因此志工不只出錢,更出力,一磚一瓦、教室裡的桌椅、油漆……
「我們剛到這裡時,就開始著手校舍的建設工作,一開始只有三間教室,到今天,我們已經擁有六間教室了!」陳宏銘開心地說:「建好後,我們也會每年都會來做一次探訪關懷,來看孩子們的學習狀況,同時也了解他們的需求,舉個例來說,如果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或他們缺少一些東西,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教學設備和孩子所需的必需品。」
來自其他部落的老師伊希曼·拉莫斯(Ishmael Ramos,Teacher),已在這所學校任教十年,很羨慕羅貝斯社區能給孩子這樣的學習環境。
我總是告訴學生,你們一定要學習,因為你們有優勢,為什麼?因為在你們的部落裡,就有學校、有操場。
慈濟希望學校老師 伊希曼
這裡有19位老師,193位學生,這所學校,從幼稚園一直到中學二年級。
未成年媽媽
16歲的瑞奇拉·瑪廷茲(Raquela Benitez Martinez,student and local resident),和同學在教室裡一同討論完小組功課後,趕緊收拾書包,步行15分鐘,穿越芒草回到家。她11個月大的女兒正在等她。
慈濟志工蘇瑪點出這些部落會窮困的另一個原因:沒有節育觀念。每個家庭生一堆孩子,卻沒有足夠資源讓孩子追求更好的未來:「在這裡女孩一旦長成少女,就會有男朋友,然後馬上懷孕,但有了教育,他們會開始懂得節育,不會一直生。」
但不是每個原住民家長一開始都雙手歡迎學校到來,他們比較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留在身邊,幫忙家務,或是去農地工作賺錢養家。政府為了鼓勵家長讓孩子們去讀書,提出方案,只要孩子上課,家裡的改建就可以獲得補助。慢慢的,家長的觀念改變,去讀書,成了部落裡的一股風氣。「我沒上過學,所以我一定要讓我的孩子去上學。」像是瑞奇拉的母親菲德蓮娜·瑪廷茲(Fidelina Martinez,Raquela’s Mother),雖是文盲,想法卻很前衛。
教育很重要,因為我不識字,連我自己的名字都看不懂,人們因此嘲笑我,他們諷刺地笑說『這裡住著讀書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被嘲弄,所以我叫他們去接受教育。
瑞奇拉之母 菲德蓮娜
菲德蓮娜也是十幾歲就生下瑞奇拉,不到四十歲就當上祖母。當瑞奇拉去上學時,她就幫忙看孫子,好讓女兒能夠接受完整教育:「他們在學校什麼都學,他們可以成為教師、技師甚至是醫師,我覺得他們可以做得到,這是我長年來的心願。」
說著說著,菲德蓮娜笑著咧開她那早就掉光牙齒的嘴巴,因為總是雨淋日曬,也沒有均衡的營養,和族裡其他人一樣,正值三十幾歲的青壯年時期,看起來卻像是六、七十歲的老嫗……但這裡的人心,卻非常純淨,沒有忘記傳統,依舊敬天愛地。
雞、鴨、狗、兔,在部落裡隨意走動,哪天走到鄰居家裡,鄰居不會佔為己有,反而是代為照顧餵養,而即便物資缺乏,孩子們也很能自得其樂,笑容,比城市裡的孩子更燦爛。雖然有了教室,但貼近自然的天性不改,在沒有下雨、天氣炎熱時,學校允許把課堂搬到大樹下,孩子們把書本翻開,老師在草地上教學。
從學校畢業後,我想成為老師,我想教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孩子,我想回到希望學校來授課,在這裡我很快樂,感覺很棒,也希望能幫助我的部落變得繁榮。
慈濟希望學校學生 瑞奇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