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下一個美好—雅加達接手2020 全球人醫論壇

美國總會  |  2019年4月1日
Play Video

作者/朱澤人、周素滿、包淳亮
彙總/黃光宇

在葛濟捨與林俊龍醫師的見證下,印尼代表團接過了會旗,黃思賢特別指出,慈濟在的印尼興建的大型醫院,也會在明年開幕。攝影/Victor Rocha

在慈濟美國總會舉辦的「全球人醫論壇」,在鼓樂的表演中逐漸進入尾聲。主辦單位播放了一段證嚴法師的開示,談到幾位志工的離世。證嚴法師說,雖然常常講著「慈悲喜捨」,要捨去前一分鐘的煩惱,但是對於這些志工成為「無語良師」,她還是「捨不得」。而不管再怎麼捨不得,人醫論壇的參與者,也要與此次盛會說再見。

自費從紐約遠道趕來洛杉磯的慈濟志工,沒等到閉幕儀式,就已經在週日早上收拾行李,搭乘巴士離開園區。事實上,會議開始前三天,許多媒體組志工就已經到達會場,整理文稿、照片,許多人直到凌晨兩點才能就寢,但早上五點多又必須起床,趕六點鐘的早齋、與六點半的媒體組晨會,五個晚上合計睡不到二十個小時。另外,像是香積組的志工,為了準備與會者的三餐,每天站立的時間甚至長達18個小時。還有其他組別的志工,也多是如此。不論前晚多累,志工們依舊維持清醒、保持活力,這就是慈濟志工的精神。

TzuchiUSA_20190329_Preparation_幕後花絮準備_AV_視聽組_YM_馬樂
攝影/馬樂
TzuchiUSA_20190329_Preparation_幕後花絮準備_AV_視聽組_YM_馬樂 (1)
攝影/馬樂

一場會議,就是一次「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呈現。在台灣可能感受不深,但是在美國,慈濟就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在教育與人文兩個志業上追求「盡精微」,在慈善與醫療兩個志業上實踐「道中庸」。沒有志工們的「盡精微」,在美國成長的下一代華人則會少有親近中華文化的動力;沒有「道中庸」,美國華人也難以定義自己作為一個少數族群的身分意義。靠著志工的多用心,美國慈濟實踐著這個理想,因此能夠極為精簡的經費,建設出清幽宜人的美國總會園區,閉幕儀式才會有動人的表演。因此,在志工用心的經營下,美國慈濟的作為並不比官方外派的文化機構遜色。

TzuchiUSA_20190331_06_Closing Ceremony_圓緣_游欣達
鼓樂是人文志業「盡精微」的一瞥。攝影/游欣達
TzuchiUSA_20190331_06_Closing Ceremony_圓緣_VR
美國慈濟的大家長們用一段手語表演,以身作則,非常莊嚴。攝影/Victor Rocha

這場盛會是美國慈濟總會舉辦過的最大一場會議,與會的人士可以從會場感受到美國慈濟志工的品質。慈濟和其它許多宗教團體不同的是,慈濟志工不為自己乞求,而選擇成為手心向下的「施予者」,自信昂揚而不臉露愁容。還有明顯的不同,是多數宗教團體只有僧尼穿著袈裟,慈濟志工則身著制服。這種「組織性」鼓勵人們內省,使人們更可能接近「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理想,並且能夠使人們涉難蹈險。因此,慈濟人不是逃避苦難,而是向著苦難之處前進。

人醫會閉幕式上,人醫們以表演彰顯行醫初心。攝影/Victor Rocha

 

正是因為全球行善,在閉幕式上除了主持人外說最多話的人,是來自墨西哥、厄瓜多等不同地區的志工。例如,珍妮弗·魯伊斯(Jenyffer Ruiz)等來自拉美的志工,分享了他們成為慈濟志工的經歷。除此之外,整場閉幕式雖然是以英語進行,但也有西班牙語的即時翻譯。美國慈濟正在轉型為美洲慈濟,多數建築抱持著過往西班牙殖民風格的美國慈濟總會。在30日,負責在墨西哥推廣慈濟的野村賢(Ken Nomura),在報告時也毫不避諱的說,洛杉磯這片土地曾經不屬於任何國家,後來屬於西班牙,再屬於墨西哥,然後屬於美國,但現在多數居民又是拉丁美洲裔了。但無論如何演變,人們對於善行的期待不會改變,慈濟所能發揮的重大作用也不會改變。

TzuchiUSA_20190331_06_Closing_Ceremony_Steven_Chiu_SC
後立者為Jenyffer Ruiz,在前演講者為Mirella Rivadineira。攝影/邱益聞
TzuchiUSA_20190331_06_Closing_Ceremony_Steven_Chiu_SC (1)
攝影/邱益聞

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在最後一天的課程,以輕鬆的方式和與會的人士開玩笑的說,人醫會英文名「TIMA」,讀起來就像「天馬」,但人醫會做事當然不是「天馬行空」,義診足跡踏遍全球50個國家。他也馬不停蹄,不久前剛到俄國關懷單親家庭孩子,還將啟程去非洲援助熱帶氣旋「伊代」(Idai)重災區。「 證嚴法師一生從來沒離開台灣,但他心繫全世界苦難的眾生,推動慈濟人在世界各地賑災。」黃思賢提醒慈濟志工長養慈悲心,面對苦難更要發大願,而人醫會就是人間佛教的實踐,將佛法落實在行動中,為苦難的人拔苦予樂。

 台灣慈濟慈善志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提醒,美國人若繼續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至少需要4.5個地球才有足夠資源發展。「漂浮大海的塑膠垃圾面積相當於4.5個加州,不用幾年,海洋的塑膠會比魚還多。」他呼籲各國志工效法台灣慈濟的模式,透過回收塑膠物,重新製成環保毛毯、衣服、鏡框、衣架、福慧床等,等於把垃圾變黃金,再用於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此外,慈濟在世界各地推廣素食、環保以及社區志工,都是對抗全球暖化的具體作法,「期盼所有人讓地球再度『綠』起來」。

 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執行長葛濟捨表示,人醫會不但勇於承擔,還很能臨機應變。在2017年墨西哥大地震過後,美國人醫會原本只有準備辦一場義診,但最終配合物資發放會,連續辦七天義診。尤其人醫會對災區的關懷絕非短期,例如墨西哥義診結束後,當地志工反映需要醫療服務,因此美國人醫會履行承諾,一年四次到墨西哥義診。經過一年努力,不少受災戶轉變成為助人者,加入志工籌畫義診,幫助更多人找回生活希望。

TzuchiUSA_20190331_06_Closing_Ceremony_Steven_Chiu_SC (2)
承辦此次會議的美國慈濟志工,接受與會者的歡呼。攝影/邱益聞

閉幕之前,多達三百位穿著慈濟的制服的美國慈濟志工,到舞台上接受與會者的歡呼。慈濟正是靠著這每一顆的小螺絲釘,成就了這一股強大的行善力量。葛濟捨執行長最後向與會者一一道謝;在他與林俊龍執行長的見證下,印尼代表團接過了會旗,向與會者邀請明年雅加達再見。黃思賢特別上台,介紹了明年印尼將有一所大型慈濟醫院揭幕,人醫會的未來,無限寬廣。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