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拼接 蓝天白云串起片片温情

北加州分会  |  2023年10月13日
Play Video

作者/张今宝;编辑/李成林

位于北加州湾区南方圣塔克鲁斯深山社区“最后的机会”的山火灾民,在社区林地广场上,举行每月社区会议,居民致赠拼布艺术作品,表达对慈济志工在山火灾后三年间,长期陪伴关怀,全体居民的感恩与谢意。摄影/朱文广

“送上这幅拼布,是我们全体‘最后的机会(Last Chance)’社区居民,对慈济志工在山火灾后长期陪伴关怀,所表达的感恩与谢意。”圣塔克鲁斯(Santa Cruz)深山山火灾民东妮(Toni MacAuliffe)将手中的亲手制作的拼布艺术作品拉开,展现在众人眼前,这样对大家说。

一米宽的拼布,四方镶滚蓝色宽幅框边,四个角落印出硅谷慈济志工过去为“最后的机会”社区捐赠货柜屋生活重建物资,和社区居民前往参加慈济北加州2022年募心募爱音乐会的照片;蓝白方块接替错落其中,像是一个一个身着蓝天白云颜色制服的慈济志工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着中心的红色爱心,社区居民哈乐蒂(Holiday)一针一线绣出爱心边上环绕的新芽与绿叶,和代表慈济的蓝色中文爱字。拼布作品素雅精细,秋日微阳娑曳于上,透映出淡淡的温煦光亮。

东妮和哈乐蒂两位居民亲手缝制拼布和绣出中文爱字,代表居民表达对慈济志工长期关怀的谢意,同时请志工转呈拼布与证严法师,感恩证严法师将大爱由志工传递到山火灾区需要的地方。摄影/朱文广

这是2023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最后的机会”社区山火灾民在深山社区林地广场上,举行每月社区会议,硅谷慈济志工也陪伴参与。

2020年八月,社区受剧烈山火重创全毁,至今已逾三年。慈济志工于灾后迅速发放急难救助现值卡与生活物资,随后持续透过参加每月社区会议与家庭访视,陪伴灾民整理重建家园,进一步针对各个不同个人与家庭建立关怀个案,提供生活与住屋重建协助,三年的持续陪伴,与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社区的重建工作仍在进行中,慈济志工的协助同行脚步,从未离开,一直都在。

硅谷慈济志工定期参与山火灾民社区会议,陪伴重建,提供援助,关怀生活。摄影/朱文广、廖琼玉

劫后余生 重建多难

2020年8月的湾区CZU闪电山火,在一夜之间吞蚀了“最后的机会”深山社区,帕特里克·凯利(Patrick Kelly)和杰生.希基(Jason Hickey)是一百多个住户中,最后逃离火场的两位。

帕特里克住在深山社区高处,原对每年都会发生的远方山火并不以为意,未料半夜时,发现大火已然逼近,四处弥漫着高温与浓烟,帕特里克无处可避,情急下跳入住屋外的水塘里,借着之前在山下城里拣来的免费小舟,挡在自己和越来越猛烈的大火之间,但奋搏多时仍抵不住迅速蔓延的火势,只得从水中爬出,逃离家园求生。

山火灾民帕特里克向志工说明山火侵袭当晚,他在紧急下跳入水塘的惊险情况。摄影/廖琼玉、蒋国安。

岂料到达山腰间社区广场时,整个社区空无一人,帕特里克放声求救许久,最后才见躲在车上不停原地来回移动车子闪避火舌,终亦不敌弃车而逃的杰生跑到眼前,两人在无边的浓烟黑夜中,背后追赶的无情山火下,沿着崎岖难行的山径摸黑前行,有口罩遮避浓烟的杰生先抵达山下社区入口,看到加州消防人员(Cal Fire)已来援助,赶紧指后面大喊:“后面还有一个人,赶快去救他。”消防人员救出在后的帕特里克时,见到的是被浓烟熏黑,虚脱无力完全不成人形的踉跄身影。帕特里克和杰生事后回忆,都有着像从地狱重生的余悸与感叹。

灾后生活重建亦属不易。

帕特里克的妻子于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感染病毒往生,八月山火又摧毁了山上居屋,帕特里克勉强靠着社福团体的微薄补助试图重盖小屋,岂料2022年底与2023年初的两次湾区暴风雨又将所有毁损殆尽,一切又得重头开始。人生的磨难一直带来重重考验。

帕特里克灾后努力重建房屋,但遭连续风灾摧毁,至今仍蜗居在小拖车上,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摄影/蒋国安、廖琼玉

杰生也和大多数社区居民一样,都想回到山中原地重建生活,怎奈大火已经将社区烧成一片焦土,原来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已不复存在,重建的资源和经济能力又十分有限,进度十分缓慢。

慈济志工在深入社区了解需求时,得知帕特里克和杰生的故事和困境,随即建立关怀个案,提供生活补助现值卡,让两人可以添购重建住屋的材料,减轻支出负担;同时志工也常用电话、电邮和实地家访,关心两人的现况,让两人感觉有外界的陪伴,他们并不孤单。

灾民杰生经济能力受限,灾后重建需要外界支援,慈济志工了解后,成立个案关怀,协助重建物资,改善生活环境。摄影/廖琼玉,朱文广

社区互助 合力工作

年逾70的托马斯·威金顿 (Thomas Wigginton)在50年前来到“最后的机会”深山社区,六年之后,在26岁那一年买下了住屋,一个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远方海洋的小屋,他的声音带着惋惜:“我在最后的机会的美丽房子,在大火来时,全烧毁了。”托马斯花了一年时间才又完成小屋的重盖,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如今的小屋只有一个洗衣房的大小,而且除了洗烘衣机外,还要将马桶、洗手槽、睡觉的小床、衣柜和储物空间等等各项生活基本所需的项目容纳在内。但托马斯在灾后住了三个月的临时避难旅馆后,还是选择回到深山社区,不愿接受朋友的借住支援,因为不管房子再小,这里是他自己的家。

年逾70的灾民托马斯住屋十分狭小,经济能力局促,慈济志工前往访视关怀,了解需求。摄影/蒋国安,廖琼玉

托马斯更将他的大部分时间投注在帮助社区邻居黎明(Dawn)的住处重建,因为十分感恩各个慈善团体提供的灾后紧急生活协助,因此托马斯也想尽一份心力回馈给社区,他说:“我的邻居黎明的先生过世了,她一个人重建生活,需要大家的帮助。”托马斯随即又谦虚的表示,其实黎明很坚强,也有能力自己完成蒙古包住屋(Yurt)的搭建,托马斯回想在和另外两位邻居协助黎明时,他说:“其实我向她学习到很多东西,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能够和别人一起工作,是更好的一件事。”

灾民黎明在重建住屋时,得到邻居和志工的共同协助。摄影/朱文广

慈济志工在几次家访后,为托马斯建立关怀个案,十月家访这一天,志工带给托马斯一张补助支票,希望协助他购买生活用品,像是太阳能发电板,为用电量高的冬天做准备,减轻托马斯的负担。托马斯感动地说:“这张美丽的支票可以帮助我房屋重建和生活所需,这帮助太大了,我真的非常感谢慈济志工。”

慈济志工提供托马斯补助支票,协助购买生活用品,关怀日常所需。摄影/朱文广

蓝天白云  温情恒持

三年的时间过去,“最后的机会”社区广场在众人的努力下,已渐渐褪去受山火侵袭的焦枯墨色,四周环绕的林木早已冒出新芽,处处可见青绿的盎然之意,小蜂蝶也回到了社区花园,轻盈飞舞穿梭出多彩的生机。

回到“最后的社区”重建生活的几十位居民,在十月初秋的周日午间,围坐在社区广场上,每个人在三年前山火来袭的那一晚,都有不同的山火故事,三年来的生活重建,也有不同的挑战难题;相同的是,需要协助的居民,在慈济志工持续的陪伴下,得到了关怀,得到了协助,得到了四季更迭中的恒久温暖。

慈济志工持续陪伴灾民,提供持续温暖的生活关怀。摄影/朱文广

看着东妮和哈乐蒂两位邻居用心代表大家缝制的拼布艺术谢礼,拼布上美好的照片回忆,一片片的蓝天白云,一份满溢温情的大爱,每位居民脸上都漾开一样的愉悦笑容。

每位居民看着在现场持续陪伴的慈济志工,都说出同样的心中感动:“谢谢您,慈济。”

支持山火灾民,献出爱与关怀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