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咏诗
黛安兴奋地和来探望她的志工们拥抱。摄影/黄咏诗
黛安·卡特(Diane Carter)是北卡罗莱纳州洛丽市(Raleigh, North Carolina)慈济志工长期关怀的居民之一。从2016年开始,志工们便和她保持联络,即使是在疫情期间,除了慈济的补助款外,志工们也不时打电话问候她,并带着个人的生活用品去探视她。今年四月并开始为她成立了一个长期关怀小组,及时为她解决房租和家具等急难问题。
病痛与贫穷交织的人生
黛安是一位职业歌手,过去经常到世界各地演出;在一次演出的前夕,她的心脏无预警地病发,人生也就像坐云霄飞车一样,顿时跌到谷底,换心手术成为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她很幸运地终于等到心脏移植手术的机会,但高额的手术费也花掉了她所有的积蓄,她变成必须仰赖社会救助生活的人。
换心之后,她每星期有三天要到医院洗肾,为了维持基本生活,只能拖着病体到餐厅驻唱,也只有在唱歌时,她才能暂时忘掉身上的病痛。没人知道在散场之后,她因为付不起修车费,只能拖着病体在无数次的寒冷冬夜里,开着没有暖气、寒澈入骨的车,独自一个人回到桌上堆着满满药罐的家。
洛丽慈济人开始关怀黛安到现在已有六年。六年中除了志工们持续地关怀之外,期间又加入了社会善心人士的参与,结合大众的力量,才能及时在黛安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援手。慈济人和社会大众的关心和爱,一棒接一捧,把资源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这股来自社会的温暖,就像一把伞,让黛安不再是一个人面对风雨,而这份爱也像阳光照耀着黛安的心,让她对自己的人生再次充满希望。
成立长期关怀黛安小组
志工们在日常的联络中,得知黛安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境地,又再度及时伸出援手。今年三月,黛安的屋主不愿意续租,她便计划和朋友合租另一间二房公寓;然而搬进新家不久,黛安就因肾脏罹癌必须手术,室友却在她住院期间悄悄地搬到外州且无意返回。这让黛安立即面临缴不出房租就必须搬离的困境,而她根本无力承担室友的那一份房租。
原本应该是手术成功了,也顺利地搬到新家,一切都将越来越好。黛安无奈地说:“每当我要从困境中走出来时,出现在前面的往往并不是出口,而是另一个困境的入口。”突如其来的房租问题,压得她喘不过气。
我以为我已经走出来了,请不要再让我倒下。
北卡罗莱纳州洛丽市居民 黛安
志工洪秋月知道黛安的紧急状况,立刻安排前往访视。黛安半躺在一个布躺椅上,手术令她显得很虚弱,她说:“从医院回到家,屋里只有朋友给的餐桌椅子,没有其他家具,讲话的时候都能听到自己的回声。”所以,她去租了一套布沙发和一个躺椅,为空屋填一点家具。不过,试用租期也只有一周,之后,黛安的客厅又家徒四壁了。
慈济洛丽联络处为她成立了一个长期关怀小组,志工洪秋月立即为她申请急难救助金,要赶在5月5日的最后时限之前,解决房租危机。此外,小组志工们也注意到空屋冷清,不利于黛安的病情,因此希望为她募到一个躺椅,让她坐着时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两位善心人士的参与
志工们在不同的群组和朋友圈中发出募捐躺椅的消息;很快的,便收到出乎预料回响,有二位善心人士回复,躺椅有着落了,志工们都感到非常地振奋。
首位捐赠者是居住在洛丽市的谭逸心,他看到募捐消息后便和志工王植梅联络,说明家里有一个状况非常好躺椅,如果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他非常乐意捐出来。志工洪秋月、王植梅、高耀民和黄咏诗随即到谭逸心的住家。躺椅放置在二楼,由于体积不小,志工们或提、或扛,互相配合、小心翼翼地把躺椅搬到一楼,再搬进休旅车运到黛安的家。
黛安打开门就看到推车上的大躺椅,脸上满是无法置信的惊喜,接着就兴奋地和志工们拥抱,志工们可以感受到她极度高兴的情绪。她租的躺椅隔天就要到期了,这张躺椅如同及时雨,解决了她在第二天就无椅可坐的烦恼。
第二位捐赠者是居住在北卡州教堂山(Chapel hill,North Carolina)的黄彼得夫妇,志工王植梅、陈圣闳和洪秋月相偕前往他们的住处搬躺椅。离开之前,黄彼得叮嘱志工代为转达他的谢意。他说:“能够在搬家前找到有需要的人,继续使用并照顾这张曾经陪伴我们一段岁月的躺椅,所以我们想要特别地感谢黛安。”黛安听了后露出灿烂的笑容,并表示一定会好好珍惜这张躺椅。
能为捐赠者和受赠者搭起一座善与爱的桥梁,志工们也是满心温暖和感动,即使完成任务之后,回家的路上车阵拥塞,大家的心中仍是满满地温暖和满足。
加入慈济志工行列,一起发挥正能量,让爱的循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