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壽更要健康 讓腦部凍齡預防失智

北加州分會  |  2019年7月21日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2
Play Video

作者/林玉燕、李娉瑤

慈濟北加州分會舉辦「失智症講座及照顧者工作坊」提供民眾切身相關的健康資訊。攝影/韋偉

根據世界健康組織的調查,2018年全球超過65歲的老人中,有八分之一的比率罹患「失智症」;這意味著退休的老年生活,腦部健康的管理是不容忽視的議題。6月23日美國慈濟北加州分會舉辦「失智症講座及照顧者工作坊」,邀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和阿茲海默症協會的醫師和專家們,為民眾解說有關失智症的最新訊息,總共有兩百一十三位民眾出席聽講。

樂智學堂為起點

本次失智症講座的議題包括:有那些已經證實的方法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用科技來幫助失智症的檢測和資訊管理、失智症對語言的影響、和失智症患者溝通的技巧、對失智症患者困難行為的因應,及生活照顧、預防小撇步等實用的內容。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8
聽眾陸續報到進場。攝影/韋偉

慈濟慈善組志工曹知行說明,會舉辦此活動是因為幾年前該會試辦「樂智學堂」,樂智學堂主要是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目的就是希望把樂智學堂變成一個日間照顧的地方,讓老人家可以到此進行手腳身心活動,並降低年紀大了出現失智症的風險。

因為有「樂智學堂」在前期的鋪墊,曹知行表示,所以該會認為可以跟阿茲海默協會等機構,擴大彼此間的合作關係,所以才有此構想,舉辦類似當日的全天活動,來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了解與預防觀念。

此次研討會即為美國慈濟北加州分會與阿茲海默症協會共同合作,擴大舉辦社區服務活動。

讓腦部凍齡

在美國短期研究中的鄭文立醫師(Boon Lead Tee),來自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現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院記憶及老化研究中心工作,她在會中分享「如何幫助腦部凍齡」。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9
鄭文立醫師分享「如何幫助腦部凍齡」。攝影/韋偉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10
鄭文立醫師。攝影/韋偉

鄭醫師首先和大家互動,問了大家兩個問題,分別是:什麼是「老化」?「老化」是何時開始的?她說明,所謂的「老化」是人類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功能慢慢減弱的現象,很不幸的是老化現象,會從20歲開始,在腦部、皮膚、和肺部一點一點發生。
老化的原因,不外乎是兩個因素「基因」和「環境」,如果長期居住在惡劣的環境裡,老化的速度相對就會快一些。

其實腦部經由適當的管理,也可以和保養皮膚一樣做到凍齡,適當的運動、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和健康均衡的飲食,就是讓腦部凍齡的不二法門!

最後,鄭醫師提到一個常常為人所忽略的問題,就是孤獨感對大腦的傷害。她語重心長的鼓勵在座每個人,記得要走出家門,多和親戚朋友互動,不只聯絡彼此的感情,同時也大大降低得失智症的風險!

剖析失智症

第二堂課是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助理教授蔡孟鈞醫師(Dr. Richard Tsai)主講。蔡教授指出,如果一個人超過6個月以上有類似記憶力(memory)、語言能力(language)、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視覺空間功能(visual spatial function)、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和注意力(attention)等思考困難情況的話,有可能就是罹患所謂的「失智症」。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7
蔡孟鈞醫師主講失智症的病理症狀。攝影/韋偉

失智症的治療方式,除了基本的藥物治療外,還可以搭配運動復建和物理治療。另外家屬支援配合醫師,一起安撫病人的情緒與關懷,對失智症減緩病情惡化的幫助也不容小覷。

蔡孟鈞解說引起失智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像:頭部創傷、長期酗酒、營養失調、愛滋病(HIV/AIDS)、中風,和阿滋海默失智症(一種神經性退化疾病)等,都可能導致失智症的發生。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別避免這些因素,這便是預防失智症的首要保健之道。

腦部檢康檢測

第三堂課一開始,由主持人隨機抽取現場16位幸運來賓,這些幸運者可以獲得免費的簡易「腦部健康篩選」測試。

身穿粉紅色上衣的男士秦鋼鐵很雀躍地表現自己被選上的心情,在短短15分鐘的檢測後,秦鋼鐵於訪談中表示,他一直都很重視健康的議題,加上自己住在白人較多的社區,中文的健康資訊本來就比較少,所以他一定要把握機會來參加此類講座,也真的很興奮自己被選中能當場做檢測。

幸運獲得檢測機會的聽眾秦鋼鐵。攝影/韋偉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6
民眾熱烈到展攤了解相關資訊。攝影/韋偉

秦鋼鐵指出,一般人平日也沒機會做類似的檢查,尤其在美國社會裡,保險基本上是不涵蓋的,自己想做檢查也不知道門路,費用也會很貴,剛好今天被選中,不管結果好與不好,對他而言都是收穫良多。由於秦鋼鐵的檢測結果還不錯,他高興的直說:「謝謝慈濟。」

在16位幸運者做檢測的同時,現場還有還有許多社區組織設立的展攤,提供有關失智症的病症和照護資訊,諸如老人族群不當對待資訊、有口難言的失智症語言測驗、失智症之寂寞有毒、和科技時代的失智症等8個攤位,一起在現場和來賓玩互動,加強聽眾對「失智症」的認識。

參與此次講座並在現場設攤提供服務的相關組織包括:「新希望華人癌症關懷基金會」(New Hope Chinese Cancer Care Foundation)、「阿滋海默癌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北加州慈濟分會樂智學堂」、「愛爾·卡蜜諾醫院附屬的華人健康促進計畫」(Chinese Health Initiative at El Camino Hospital)、以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練習照護技巧

下午的講座由阿滋海默症協會北加州與內華達州分會社區教育推廣經理張珮寧主講,主題是針對如何照顧有失智症的家人,以及照顧者面臨身心煎熬的處境,如何照顧好自己的重要議題。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11
張珮寧主講如何照顧有失智症的家人。攝影/容長明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12
阿滋海默症協會北加州與內華達州分會社區教育推廣經理張珮寧。攝影/容長明

鑒於失智症患者的一些行為,對照護者是一種挑戰,民眾應了解應對失智症者的相關行為。照護者與患者互動的行為,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形式,當患者在失去語言能力時,多數只能用行為表達其需求和感受,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因此張珮寧表示,照護者可透過相關機構和專業人士,瞭解和學習如何有效應對患者的常見行為。

張珮寧提出失智症患者八項常見的行為,包括:重複問問題、拒絕貼身護理、大喊或打人、藏或囤積東西或食物、幻覺和妄想、遊走或私奔離家、多疑與指責他人、會不分場合脫衣或有性行為舉止。

確認患者的正常餐飲,也是很大的挑戰,這牽涉到文化背景、用餐時間、多量或少量,單獨或團體用餐等問誼。此外,患者居家安全中,防止跌倒更是重要項目。

隨著失智症的發展,患者的語言能力與表達能力也逐漸會退化,照護者的溝通方式也要跟著改變。在進行每一個主題時,張珮寧會讓學員兩人一組,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照護者,互相練習照護技能。

有一題是患者若要找媽媽,但是媽媽已經不在了,照護者該怎麼回答呢?有一組學員分享可跟患者溝通先去洗澡、換衣服,再去找媽媽。通常等洗完澡出來,患者已不記得先前要找媽媽的事了,好處是已讓患者先洗好澡,對於患者而言洗澡也是很困難的事。另外一組學員分享,可對患者說:「好,我來打電話找媽媽。」然後說:「噢,沒有人接電話,我等會再試。」總之,絕對不能直接對患者說:「媽媽已經不在了。」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4
慈濟志工熱心地幫助民眾查詢資料。攝影/韋偉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1
聽眾也藉此機會參觀會所,進一步了解慈濟。攝影/韋偉

坦然接受幫助

照顧患者是不輕鬆的事,能有幫手最好,所以當有人問到:「有需要幫忙的地方,請讓我知道。」這時照護者要接受並回應:「好的,可以請您幫這個忙嗎?」照護者可把手邊一系列要做的事記下,若有幫手時便可馬上分工出去。

由於東方人較含蓄、不願麻煩別人,但照顧患者對照護者來說有很大的身心壓力,常常照護者自己就先倒下去了。所以,張珮寧提醒聽眾,若能有人幫忙,就要請人協助,千萬別自己硬撐。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13
聽眾透過提問希望獲得更多資訊。攝影/容長明

張珮寧對聽眾提出幾項建議,就是一旦家人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或是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一定要及早尋求協助,接受專業的訓練,了解社會有哪些資源,早點讓家人學習和體認到,該如何互助互動。

張珮寧說照顧患者很難,但是打電話尋求專業協助很簡單。需要時,一定要打電話尋求協助。甚至,家人們對於患者的一些照顧會有不同看法,若能透過專業人士的講解分析,對全家人都能提供很大的幫忙。

隨著醫療技術的日益進步,現代人的壽命也日益增長,因此退休的老年生活相對地也跟著延長,追求長壽更要健康,與其被動地面對老化、不如積極認識老化的自然過程。慈濟志工關壞社區居民,主動提供管道,讓大家一起健康地、快樂地、慢慢變老。

TzuChiUSA_nca-healthy-community-alzheimers-disease-workshop-2019_05
聽眾反應熱烈積極索取相關資訊。攝影/韋偉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