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Results for 食物發放

行願美國・一生無量:傳承家風三十年

 EN 慈濟在美國落地生根三十載,慈濟志工如細雨潤物般,為美洲大陸需要幫助的社會暗角,帶來溫柔祥和的改變力量;全新系列節目【美國慈濟三十年特別節目:無疆界的承擔】,將自12月2日起,周一到周五每日播放一集,引領您縱觀美國慈濟三十年愛的足跡。 第二十三集  《陪你走過黃土坡》 獅子山共和國的道路,是充滿碎石的黃土坡,該國人民在內戰、伊波拉疾病、水患洪澇期間艱苦求生,每一步都困難重重。慈濟人遠渡重洋到黑暗大陸,用愛與關懷澆灌滋養希望與光明。 https://youtu.be/cG7daBGZXUQ Episode 3 – On a Journey of Service Join us for a cross-country journey to bring quality vision care across the states in this installment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讓蔬果走進廚房 和肥胖說再見

作者/黃婉玲 美國加州慈濟志工們賣力地從車上,拉下滿滿一貨架又一貨架的罐頭、紙箱等食物。攝影/林峯元 一部車身漆著慈濟標幟和誘人蔬果的貨車開進來,美國加州喜瑞都慈濟志工賣力地從車上拉下滿滿一貨架又一貨架的罐頭與紙箱,第九次的蔬果食物發放,即將在明媚的春天陽光下展開。 營養食物 巧妙配搭 位於美國南 加州洛杉磯縣的亨廷頓公園市,有超過90%以上的居民是低收入的西班牙語裔,其中53%的兒童肥胖或超重,為加州超重兒童最多的地區。這是因為該市的公共交通運輸不發達,許多居民也沒有車,所以只好在附近的便利店購物,但便利店的新鮮蔬果選擇不多且價錢相對昂貴,為了省錢及滿足口欲,他們往往會購買高熱量食品,所以超重的大人小孩比比皆是。 慈濟志工關心居民的健康,希望提升民眾取得新鮮蔬果來提升營養,所以與當地的食物銀行和學校合作,從2017年6月到今年(2018年)4月,總共在邁爾斯小學為社區民眾提供了九次蔬果食物發放。 在學校食堂餐廳排列長長的桌上,擺了琳瑯滿目約有10至20種以上的食品。攝影/林峯元 每次發放,通常大慨有160到180戶家庭領取,一戶可以拿到二十到三十磅的食物,由曾為社工與營養師的慈濟志工蔡彩瓊主導發放食物的挑選,每次都會選取不同的新鮮蔬果,乾豆和罐頭豆類配搭,希望他們能以蔬果豆類取代魚肉。 新鮮蔬果 人人皆愛 4月8日的發放,邁爾斯小學食堂餐廳排列著長桌,擺了琳瑯滿目約有十至二十種以上的食品,這都要感恩食物銀行發心提供,以及善心人的捐獻。 過去11個月內,總共發放了九次蔬果食物,其中有二次並且發放二手衣。民眾領取食物後,走出大門,就會看到長長一架子又一架子,掛滿了不同款式尺寸的衣服,任由他們挑選。 二手衣服是由總會聖迪瑪斯人文學校的夏維康(濟奐)校長與志工們,惜福愛物,默默地在總會園區收集整理的衣服,夏校長還專程把衣服送來發放場地給需要的人。在等待發放的時候,志工還教大家比手語,彼此開心互動。為了灌輸他們的環保意識,志工也以遊戲的方式教育他們如何做環保分類。 發放現場,志工準備了了不同款式尺寸的衣服,任由大家挑選。攝影/林峯元 為了灌輸他們的環保意識,志工以遊戲的方式教育他們如何做環保分類。攝影/林峯元 民眾飽餐 改善健康 邁爾斯小學校長科拉沃金斯(Cora Watkins)於10多年前,就開始和慈濟合作贈書計劃及冬令發放。這麼多年來,她陸續擔任過3所學校校長,和慈濟一直保持合作。她表示,該校學生超過90%來自低收入家庭,所以學區提供免費早、午餐及下午點心給學生。食物發放對經濟困難的家長們實在幫助很大,尤其是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有肥胖現象和糖尿病,慈濟的健康新鮮蔬果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學生家長米格爾·曼那(Miguel Mena)是建築工人,他說他的妻子和兒子將會非常高興吃到這些食物。另一位家長仙菲亞·帕尼亞 瓜(Cinthia Paniagua)也說,不是人人都有工作或有足夠錢去買,甚至有一位媽媽還請教志工如何烹調處理小黃瓜,可見新鮮蔬果並非是這些群眾的主要食品。 對於喜瑞都慈濟志工熱心關懷社區,洛杉磯縣東南地區主管安東尼也風聞而來,今天(4/8)特地到學校來瞭解慈濟如何發放。邁爾斯小學校長也將會和其他學校聯繫,讓更多人獲悉訊息而能得到幫助。 發放的蔬果食物走進更多家庭的廚房,除了可以讓社區民眾飽餐,也改善他們的健康。 領取的食物怕太重,當民眾拿不動時,志工還會貼心地幫忙運送。攝影/林峯元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愛蔬果發放 均衡學區營養

作者 /姜敬先 慈濟志工誠摯的希望,有需要的家庭都能享用營養豐富的蔬果。攝影/曾永忠 延伸美國大愛蔬果車計畫的精神,東洛杉磯地區慈濟志工與羅蘭學區家庭資源中心合作,2018年3月12日在東洛社區內的維拉卡爾他小學(Villacorta Elementary School),對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第 1次食物發放,並將持續於每個月第2個星期一舉辦發放活動,希望能夠在飲食及營養上的攝取,能對社區民眾有所幫助。 東洛社區小學 首次食物發放 志工曾文莉說,這項慈善行動的構思,起於2017年5、6月間,志工向家庭資源中心的關懷社區工作小組介紹大愛蔬果車。由於慈濟的大愛蔬果車計畫在聖伯納迪諾市的成功經驗,獲得羅蘭學區的許可和祝福,歷經籌畫和協調,東洛杉磯志工們也展開具體行動。 自3月7日,志工們就忙著到食物銀行採購,在慈濟美國總會園區內整理,檢驗確認發放物資達到要求的高品質。3月12日一早,陽光和煦,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為發放活動揭開序幕,他向會眾們介紹慈濟,幽默的引領大家正確唸慈濟,並感謝參與志工們不懈的努力。家庭資源中心聯絡人勞瑞爾·艾絲達(Laurel M. Estrada)以西班牙語轉譯,並感謝慈濟幫助社區內學生和家庭。 發放現場的場地安排及程序的控管,一切都井然有序。攝影/曾永忠 慈濟同仁志工、社區夥伴和民眾約30位參與。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埃雷拉(George Herrera)、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阿德里安娜·洛佩茲(Adriana Lopez)、加州州會議員辦公室代表安吉拉·邵(Angela Shaw)、獅子會地方分會代表維奧萊塔·思陽珊(Violeta Sioson)等人也受邀參加。 活動現場,志工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登記、布置發放現場、陳列發放物資、間隔每次十戶入場,發放活動井然有序。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送到他們的車上。 新鮮蔬果食物 家長滿載而歸 活動前,學校把發放活動通知書夾帶在學生的作業中聯繫家長,當天前來領取物資的家庭將近二百戶。發放的食物有瓶裝果汁、罐裝玉米、罐裝蕃茄塊、罐裝豆類、花生醬、乾麵、斑豆、馬鈴薯粉、包心菜、玉米、洋蔥、芹菜、茄子、青椒、橘子、蘋果等。 來領取食物的安雅(化名)很喜歡水果和蔬菜,喜歡為家裡的人準備餐點,她最開心的就是收到了橘子跟蘋果,並誠心感謝每一個人的幫助。瑪莎(化名)感謝慈濟帶來新鮮的蔬菜和其它很好的食物,她語帶哽咽的表示,沒有多餘的錢買新鮮的食物,這些對她的家庭和社區幫助很大。 家長們感謝慈濟的行動,特別高興能夠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因為日常食物已經得之不易,只能偶爾有蔬果。他們擔心社區內越來越貴的房租,老房子必須拆除重建,人們被迫搬遷或是流落街頭,沒有餘錢購買蔬果。但是在這裡,他拿著一袋袋,或推著一大紙箱的食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臉。 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或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幫忙送到他們的車上。攝影/曾永忠 志工貼心的服務,將沉重的物資推運到家長的車上,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攝影/曾永忠 每月持續舉辦 造福社區家庭 羅蘭學區內,75%以上的學生達到免費或低價午餐的標準,20%的學生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只能住在車裡或短期旅社、親友家的車庫、庇護所。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發放幸福 助人人助

作者/林綺芬、蘇慧情、簡婉平 民眾很有經驗,知道可領取的食物量不少,推著推車或嬰兒車前來;現場就像露天農夫市場一樣熱鬧卻井然有序。攝影/林綺芬 2018年8月25日民眾推著推車或嬰兒車前來,現場就像露天農夫市場一樣溫馨又熱鬧。南加州的「大愛蔬果車」載著滿滿的新鮮蔬果,再度來到史博群中學(Spurgeon Intermediate School),橙縣慈濟志工、慈少、家長和史博群中學的學生們一起動手整理蔬果,將食物發放給有需要的家庭。 幸福校園 發放幸福 剛就任的新校長黛安娜·多羅斯(Diana Torres),負責管理史博群中學及校區相連的羅梅若克魯玆(Romero Cruz)小學,兩校共有1200位學生。黛安娜過去曾在聖塔安娜的多所學校就職,正巧都有慈濟人服務「幸福校園計畫」的蹤影。去年(2017年)她是英雄(Heroes)小學的校長,慈濟人每個星期五放學前,都在學校發食物背包給孩子們。「很開心這學期到了新學校,又與慈濟展開另一段新的合作關係。」黛安娜開玩笑地說:「Emily(慈濟志工簡慈恆)老是跟著我!」 已經和慈濟合作超過七年的黛安娜,目前為止已經服務超過210個需要的家庭,「這種與慈濟、學校、社區之間的合作,對有需要的家庭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周末特別缺乏食物。」黛安娜看到他們拿到食物後綻放的笑容,及孩子們提著新鮮的蔬菜水果,顯得特別開心。 三月簡慈恆受邀到史博群中學當一日校長時,阿索羅(中)特別前來服務了兩個小時的早餐。攝影/簡婉平 播下善種 長成幼苗 曾在林肯(Lincoln)小學食物背包打包的小志工盧姿(Luz Robles),現在就讀史博群中學八年級,是蔬果發放的小隊長,每次發放她都快樂地穿梭在校園裡,雙手恭敬地將食物發放給民眾。她開心說著:「助人很快樂!」 就讀七年級的女孩梅蘭妮(Melanie),協助慈濟將於11月在社區義診的消息,用西班牙語翻譯給鄉親們知道。小小年紀的她特別懂得感恩,和母親領取食物後,主動到志工面前說感恩:「願上帝保佑您們!」 五年前當橙縣慈濟人在林肯小學發放食物背包時,阿索羅(Arturo Ayala)才三年級,現在已八年級了。他除了領取背包,之前也幫忙打包及承擔發放的隊輔。這天一大早,他又開始協助民眾填寫表格:「我很希望幫助人,幫人解除煩惱,希望有機會繼續,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曾在史博群中學當一日校長(Principal of A day)的簡慈恆,看到阿索羅這麼貼心又懂事,感到非常欣慰,「將來他長大後、必定是個記得要幫助別人的志工。」簡慈恆高興,昔日殷勤播下的善種,已逐漸長成了幼苗。 蘿絲·基哈達(Rose Quijada),是羅梅若克魯玆小學的家長會長,有五個孩子,她平日就常在學校幫忙,這次更是義不容辭,即便自己也需要領取食物。攝影/林綺芬 姿(Luz Robles,前排左二)就讀史博群中學八年級,是蔬果發放的小隊長,每次發放必定看到她快樂地穿梭校園、雙手恭敬地將食物發放給民眾的身影。她說:「助人很快樂!」攝影/黃友彬 奧斯卡·塞利斯(Oscar A. Celis)十七歲,是中央高中十二年級學生。一年半前來到美國,有段時間他露宿街頭,「後來我知道了這個(慈濟)基金會,他們是真正幫我脫離困境的人,幫我找到一個地方住,而且每個月給我一些幫助。」慈濟人關懷奧斯卡,也希望他小小心靈能夠善解,同時學會感恩,於是邀他前來協助發放。現在,奧斯卡每個月跟著慈濟人一起到食物銀行打包,透過身體力行付出,也證明了只要心中有愛,甘願做就會歡喜多。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發放 均衡學區營養

作者/姜敬先 慈濟志工誠摯的希望,有需要的家庭都能享用營養豐富的蔬果。攝影/曾永忠 延伸美國大愛蔬果車計畫的精神,東洛杉磯地區慈濟志工與羅蘭學區家庭資源中心合作,3月12日在東洛社區內的維拉卡爾他小學(Villacorta Elementary School),對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第一次食物發放,並將持續於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一舉辦發放活動,希望能夠在飲食及營養上的攝取,能對社區民眾有所幫助。 自3月7日,志工們就忙著到食物銀行採購,在慈濟美國總會園區內整理,檢驗確認發放物資達到要求的高品質。3月12日一早,陽光和煦,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為發放活動揭開序幕,他向會眾們介紹慈濟,幽默的引領大家正確唸慈濟,並感謝參與志工們不懈的努力。家庭資源中心聯絡人艾絲達(Laurel M. Estrada)以西班牙語轉譯,並感謝慈濟幫助社區內學生和家庭。 慈濟同仁志工、社區夥伴和民眾約30位參與。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海瑞拉(George Herrera)、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洛阿德里安娜·佩茲(Adriana Lopez)、加州州會議員辦公室代表安吉拉·邵(Angela Shaw)、凱撒醫療系統代表、獅子會地方分會代表維奧萊塔·思陽珊(Violeta Sioson)等人也受邀參加。 活動現場,志工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登記、布置發放現場、陳列發放物資、間隔每次十戶入場,發放活動井然有序。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送到他們的車上。 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或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幫忙送到他們的車上。 新鮮蔬果食物 家長滿載而歸 活動前,學校把發放活動通知書夾帶在學生的作業中聯繫家長,當天前來領取物資的家庭將近二百戶。發放的食物有瓶裝果汁、罐裝玉米、罐裝蕃茄塊、罐裝豆類、花生醬、乾麵、斑豆、馬鈴薯粉、包心菜、玉米、洋蔥、芹菜、茄子、青椒、橘子、蘋果等。 來領取食物的安雅(化名)很喜歡水果和蔬菜,喜歡為家裡的人準備餐點,她最開心的就是收到了橘子跟蘋果,並誠心感謝每一個人的幫助。瑪莎(化名)感謝慈濟帶來新鮮的蔬菜和其它很好的食物,她語帶哽咽的表示,沒有多餘的錢買新鮮的食物,這些對她的家庭和社區幫助很大。 家長們感謝慈濟的行動,特別高興能夠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因為日常食物已經得之不易,只能偶爾有蔬果。他們擔心社區內越來越貴的房租,老房子必須拆除重建,人們被迫搬遷或是流落街頭,沒有餘錢購買蔬果。但是在這裡,他拿著一袋袋,或推著一大紙箱的食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臉。 羅蘭學區內,75%以上的學生達到免費或低價午餐的標準,20%的學生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只能住在車裡或短期旅社、親友家的車庫、庇護所。 家庭資源中心的「關懷社區工作小組」集合社區內許多資源,服務社區內家長和學生們。他們與流動倉儲合作,運送新鮮蔬果進社區,希望低所得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家庭、寄養家庭的學生們得到基本所需,並在學校能學習得好。慈濟是該關懷小組的重要夥伴,成員蘿瑞爾說:「我總是可以信賴慈濟,他們來幫忙,和給我建議。」 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代表學區內的教師前來參與發放活動,看到志工們發放新鮮的蔬菜水果和食物給學區內的學生和家庭,感到非常高興。「學生空著肚子來上課,他們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在閱讀、寫作和數學。家庭資源中心幫忙學生們滿足食物基本需求,學生們才能夠集中學習,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蔬菜、水果、乾麵等都備齊了,領受的學生家長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喜悅。攝影/曾永忠 發放現場擺滿玲瓏滿目的生活食用品,志工從付出中也獲得歡喜。攝影/曾永忠 「95%的學生家庭,經濟環境不好,不易取得好的營養。」慈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感受到慈濟的大愛蔬果車,能夠來學校發放,「真是太棒了!」 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洛佩茲,負責學區內學生的營養餐食和點心。她亦表示,今天的食物發放真是太美好了!「學生家庭收到食物後,學生們回到家後會有營養的晚餐,家長們也不會餐餐為了尋找食物而擔憂。」洛佩茲注意到,很多學生回家後,家裡沒有供應食物。她已經著手和關懷社區工作小組一起推動,幫助學生們在學校外也可以得到營養食物。 邵代表加州州議會議員紐曼(Josh Newman)辦公室,參加服務活動,她非常高興聽到這個活動,將會每個月繼續舉行。思陽珊代表獅子會洛杉磯新世紀分會前來,該分會常在洛杉磯市對街友發放。她和幾位獅友協助註冊和發放,深深感觸到:「登記領取的人們,確實迫切需要今天發放的食品。」此外,思陽珊並由衷感謝慈濟的善行。 大愛蔬果車發放現場,讓學生家長擁有豐富營養的蔬菜水果,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喜悅;慈濟美國總會社工王思瀅說:「今天發放的不僅僅是蔬菜水果和物質,更多的是我們的愛與關懷,希望能將這分心意分享給這個社區。」志工學習到如何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區,內心亦感受到無比的歡喜。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獎學金發放 讓愛的力量照亮社會暗角

作者/涂瑞璽、周素滿、周芳苑 慈獎學金得主(前排)合影。攝影/翁秀春 今年,紐約分會頒發獎金給23位獎學金得主。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然而,他們都有相同的信念,就是要努力向上,克服困境,讓生活更美好。期待他們有了慈濟獎學金的鼓勵,未來會更有力量,朝著人生的目標勇往直前! 慈濟紐約分會2018度年獎學金發放典禮於6月23曰在會所舉行,今年的得獎學生共計23位,人數增加,許多是西語裔學生,有些得主本人、甚至得主的家人被慈濟理念所感動而投身志工,參加各項慈濟活動。 慈濟紐約分會獎學金1992年開辦,已連續23年。為鼓勵真正想上進求學、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年輕人,申請者必須寫1篇文章,自我介紹之餘要談一談對慈濟、社會公益的看法。紐約慈濟志工針對這些資訊進行初步篩選,再一一到通過初審的人家裡進行家訪,最後評選出得獎人。 今年23位得主中,19位是第一年申請的準大學生,4位是大學在校生 報到時,慈濟志工送上竹筒,鼓勵每位來賓發善念、存錢捐善款。攝影/翁秀春 慈青、慈青學長與奬學金得主分組討論,針對進大學後可能遭遇的挑戰相互交流。 攝影/翁秀春 金額不多 啟發無限 慈濟獎學金是每年1000元,金額不多,卻是鼓勵,而且能發揮借力使力的最大效益。 卡蜜拉·奥里安娜(Camila Orellana) 6歲時從厄瓜多來美國,由從事家庭護理工作的母親獨自扶養長大,因家境困難,搬了10次家;她品學兼優,母親勤奮工作使家庭從無到有, 啟發了她努力向上的精神。卡蜜拉認同慈濟理念, 希望帶著這些理念直到未來。 慈濟獎學金使她能夠上大學,她選修醫學院預備課程,希望成為外科醫師。 謝法艷(右)連續3年得到獎學金,她與辛苦工作的母親非常認同慈濟理念,經常參加慈濟活動、擔任志工。攝影/翁秀春 謝法艷是華裔後代,連續3年得到獎學金;媽媽為了支付她和弟弟的學費,身兼3份工作, 一星期7天不休息,她自己又另外申請學生貸款,為母親分擔。她進大學讀書後便加入慈青社,直到現在從沒退轉,她感恩善心人士的捐款,希望能繼續承擔慈青的工作。 謝法艷的弟弟謝長耀今年也申請到獎學金,他成績頂尖,還擁有跆拳道黒帶3段的資格,課餘時輔導小朋友學跆拳道,也經常在社區活動中示範表演;他跟姐姐就讀同一所大學,可省住校食宿費。他的願望是當工程師,製造新的電腦以利益人類,他也想要多認識慈濟、加入志工行列,姐弟兩人希望在慈青道上結伴同行。 比特尼·鮑塔(Brittney Pauta)去年獲頒獎學金,她的姊姊當時陪同參加頒獎典禮而受到感動,在那之後,只要時間允許,姊妹倆都不會錯過參與活動的機會,過去1年參加義診健康日活動、食物發放、蔬食嘉年華等等活動,今年更跟著慈濟志工參加奬學金家訪,承擔西語翻譯;比特尼說,「慈濟的使命打動了我。」 姐姐則說,「要記得回饋、助人,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好。」 慈濟紐約分會代理執行長王萍華頒獎給獎學金得主。攝影/翁秀春 透過獎學金發放,慈濟志工發現社會暗角裡的個案,將持續關懷,讓莘莘學子的家人也得到協助。攝影/翁秀春 皮克斯基爾高中助教高爾迪尼亞女士(右)和副校長皮考先生,每年都陪同得獎學生參加典禮;慈濟今年頒發特別獎給高爾迪尼亞女士。攝影/翁秀春 愛的力量 驅動理想 就如同當初30個家庭主婦發願跟隨證嚴法師散播大愛、改變世界,她發願將來成為媒體記者來影響世界。

Read More »

慈善志業

| 慈濟志業 | 慈濟的社區服務方案以及急難救助,為生活在社會暗角、急需援助的人,提供援助。 個案關懷 個案關懷包括短期和中長期的關懷與援助。慈濟志工每年協助美國國內大約兩千戶需要照顧的家庭,有的已長期關懷超過十年。 機構探訪 慈濟志工定期探訪社區中的療養院和老人院,以及全美各地許多長期照顧機構,例如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那波里市、加州洛杉磯、維吉尼亞州瀑布教堂市、馬里蘭州的巴爾地摩市、華府以及許多其他城市的「麥當勞之家」。 遊民服務 紐約、華府、洛杉磯、沙加緬度、聖地牙哥、舊金山、聖荷西、鳳凰城、芝加哥、克里夫蘭、聖路易斯以及檀香山等城市的慈濟志工,每月或每週一次為遊民提供熱食,也提供毛毯或衣物,每年援助的遊民超過兩萬名。 幸福校園計畫  幸福校園計畫包括許多項目,例如為兒童讀書、提供學用品和圖書、課後輔導、每週食物發放、長期關懷學童等等,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降低輟學率、減少青少年問題。 慈濟新芽清寒獎學金 每年慈濟甄選全美優秀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頒發一千元獎學金補助其大學學費。 免稅報稅服務 全美慈濟志工接受相關訓練,在社區中為中低收入、無法自行報所得稅的民眾提供免費報稅服務(VITA)。 冬令發放及年節禮籃  慈濟為低收入家庭定期發放日用品、學用品和年節禮籃。 相關故事 新聞故事 慈濟奧克蘭會所 改建後重啟義診服務 影音新聞 慈濟重啟貝克斯菲爾德義診 緩解居民病苦 影音新聞 讓大愛源源不絕 波士頓感恩慈善愛心宴 影音新聞 包裹著滿滿慈悲心念的美食 華府素食義賣 影音新聞 紐約健走的終點 無限大愛的起點 新聞故事

Read More »

結合智慧與高科技的善行

| 北加州分會 | 慈濟北加志工積極關注被社會邊緣化的孩子,利用自己矽谷高科產業背景,幫中輟生遊民學習電腦軟體。 攝影/劉翰卿 慈濟北加州分會,以高科技重鎮聖荷西(San Jose)為落腳處,1989年在慈濟志工林王秀琴的堅定毅力下展開。人稱「矽谷阿嬤」的林王秀琴(法號:慈範)67歲時才認識慈濟,因為承諾證嚴法師「要在美國,做師父要做的事。」她成為北加慈濟的創始人,18年的歲月中,和矽谷許許多多她口中的「大囝細孫」(臺語:兒孫)結下濃厚的情誼。她85歲捨報往生,至今北加州慈濟人仍對「阿嬤」充滿感佩、尊敬、愛與不捨。 1993年成立慈濟北加州分會,為美國西北地區各州提供服務,各地分支聯點包含兩個支會:舊金山支會(San Franscico)、西雅圖支會(Seattle),五個聯絡處:奧克蘭(Oakland)、波特蘭(Portland)、莫德斯度(Modesto)、沙加緬度(Sacramento)、佛瑞斯諾(Fresno),四個聯絡點:聖塔羅莎(Santa Rosa)、士德頓(Stockton)、尤開雅(Ukian)、雷諾(Reno)。 因為鄰近矽谷,北加州分會從事高科技產業的志工比例高,再加上用愛深耕社區,智慧結合高科技,雙管齊下更有效率推動慈濟理念,為慈濟志業在美國的拓展墊下重要基礎。另外加州近年來風雨不調、天災不斷,慈濟志工無私投入龐大時間精力賑災,期望集結眾人之愛,膚慰災後的巨大傷痛。 以電腦為舟 以愛心為槳 北加州聖荷西矽谷是全美國高科技產業最蓬勃發展的城市,舊金山是全美人口最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昂貴的食衣住行生活開銷,讓每年收入 11 萬美金的四人家庭,被歸類為低收家庭,被現實生活的壓力扭曲了價值觀,許多人們忙著賺錢,家庭失去溫暖,有的孩子遭虐、或是沒有關愛誤入歧途成了中輟生,更有的被拋棄,流浪街頭。 慈濟北加州志工心疼,從 1992 年開始,積極關注被社會邊緣化的孩子,訪視聖塔克拉郡(Santa Clara County)為狀況各異的中輟生設立的幾所特殊學校,1995 年,終於獲得其中一所特殊學校比爾威爾森學校(Bill Wilson School)的同意,開始綿長的關懷和陪伴。 志工也教授這些年輕人生活技能,電腦操作的學習就是其中一項。志工們幫忙學校安裝電腦,教授學生簡單的文字處理和報表使用之電腦技能,又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增加圖檔軟體使用的課程,不但讓他們掌握電腦的基礎知識,更增加他們對自己的信心。 除了中輟生的長期陪伴之外,從舊金山獵人角社區開始的「幸福校園計畫」發展到聖荷西和全美 10 個州;在佛瑞斯諾、莫德斯度為許多弱勢農工進行義診,大愛醫療車開進偏鄉服務,也在聖荷西幫助到許多弱勢的族群。食物發放、遊民早餐發放等的慈善工作,從未停歇。 聖荷西遭洪災 上萬居民家園泡水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車 駛向南加

作者/林綺芬 自幼生長於墨西哥孤兒院的羅曼,一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奉獻。攝影/林志隆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繼「大愛醫療巡迴車」開到鄉間義診,改善村民的交通與醫療問題,美國南加州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新鮮食物送到偏遠的聖伯納汀諾縣,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偏遠小學孩童得以溫飽。 這項計畫已於2016年11月20日結合義診及二手衣發放,於印地安泉(Indian Springs )高中首次試行;12月15日於瓊斯小學(Juanita Blakely Jones Elementary School)做第二次發放。 大愛蔬果車試行前置作業-物資領取及整理。攝影/曾永忠 吃不飽的孩子 慈濟志工在聖伯納汀諾舉辦義診已有23年。2015年底的某一天,志工照例在高梅茲小學(Gomez Elementary School)舉辦義診,校長波特(Potter)女士不經意提及:「上週我們學校餐廳失竊!」慈濟志工關心地問:「有沒有貴重物品遺失?」志工聽到的回覆是,「貴重倒還好,是學生闖進來拿走食物。」這一句話讓在場志工一陣心酸。 在美國就讀小學,從週一到週五,政府為低收入戶孩子免費提供營養早餐和午餐,但週末就要自已想辦法。在家中食物不夠的情況下,孩子只好回到熟悉的學校拿走食物。於是志工開始研究聖伯納汀諾高梅茲小學附近的貧窮家庭數據,發現竟然有高達9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慈濟志工非常驚訝,特地拜訪聖伯納汀諾學區教育廳長馬斯登(Dr. Dale Marsden)。馬斯登告訴志工: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在橙縣的聖塔安娜市及遊民眾多的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已多年,就是為幫助週末沒有食物吃的孩子們,在週五放學前先送上裝滿食物的背包;沒想到聖伯納汀諾區的貧窮狀況如此嚴重。 發放前志工們在總會做分裝工作。攝影/曾永忠 看到暗角眾生 高梅茲小學波特校長也告訴志工:「我們小學有6百名多學生,其中5百多人需要食物的幫助。」志工明白這不是個案,而是常態性、普遍化的問題。 「這是基本的人性尊嚴,當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如何要求其他事?」美國慈濟總會副執行長蔡濟晉親自參與這項計畫,他沉重地說:「研究擴大到整個南加州,我們發現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雖然美國有食物銀行,慈善機構可以低價取得食物再轉送貧民,但一來物資較難送達離定點機構較遠的家庭;二來,拿到的食物多數是能長久保存的罐頭食品。 慈濟志工以深耕社區義診的經驗,發現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於是有了「大愛蔬果車」的想法,凝聚附近善心人士的物資,希望用有冷藏設備的卡車,將食物送到貧窮居民手中。許多超市與農場主人知道此一計畫後均熱心饗應,也有許多社區大德捐款護持,志工們將匯聚這些社區愛心,親手將物資送到孩童手中。 大愛蔬果車首次食物發放及義診廖慧岑。

Read More »

行願美國・一生無量:傳承家風三十年

 EN 慈濟在美國落地生根三十載,慈濟志工如細雨潤物般,為美洲大陸需要幫助的社會暗角,帶來溫柔祥和的改變力量;全新系列節目【美國慈濟三十年特別節目:無疆界的承擔】,將自12月2日起,周一到周五每日播放一集,引領您縱觀美國慈濟三十年愛的足跡。 第二十三集  《陪你走過黃土坡》 獅子山共和國的道路,是充滿碎石的黃土坡,該國人民在內戰、伊波拉疾病、水患洪澇期間艱苦求生,每一步都困難重重。慈濟人遠渡重洋到黑暗大陸,用愛與關懷澆灌滋養希望與光明。 https://youtu.be/cG7daBGZXUQ Episode 3 – On a Journey of Service Join us for a cross-country journey to bring quality vision care across the states in this installment

新聞故事

讓蔬果走進廚房 和肥胖說再見

作者/黃婉玲 美國加州慈濟志工們賣力地從車上,拉下滿滿一貨架又一貨架的罐頭、紙箱等食物。攝影/林峯元 一部車身漆著慈濟標幟和誘人蔬果的貨車開進來,美國加州喜瑞都慈濟志工賣力地從車上拉下滿滿一貨架又一貨架的罐頭與紙箱,第九次的蔬果食物發放,即將在明媚的春天陽光下展開。 營養食物 巧妙配搭 位於美國南 加州洛杉磯縣的亨廷頓公園市,有超過90%以上的居民是低收入的西班牙語裔,其中53%的兒童肥胖或超重,為加州超重兒童最多的地區。這是因為該市的公共交通運輸不發達,許多居民也沒有車,所以只好在附近的便利店購物,但便利店的新鮮蔬果選擇不多且價錢相對昂貴,為了省錢及滿足口欲,他們往往會購買高熱量食品,所以超重的大人小孩比比皆是。 慈濟志工關心居民的健康,希望提升民眾取得新鮮蔬果來提升營養,所以與當地的食物銀行和學校合作,從2017年6月到今年(2018年)4月,總共在邁爾斯小學為社區民眾提供了九次蔬果食物發放。 在學校食堂餐廳排列長長的桌上,擺了琳瑯滿目約有10至20種以上的食品。攝影/林峯元 每次發放,通常大慨有160到180戶家庭領取,一戶可以拿到二十到三十磅的食物,由曾為社工與營養師的慈濟志工蔡彩瓊主導發放食物的挑選,每次都會選取不同的新鮮蔬果,乾豆和罐頭豆類配搭,希望他們能以蔬果豆類取代魚肉。 新鮮蔬果 人人皆愛 4月8日的發放,邁爾斯小學食堂餐廳排列著長桌,擺了琳瑯滿目約有十至二十種以上的食品,這都要感恩食物銀行發心提供,以及善心人的捐獻。 過去11個月內,總共發放了九次蔬果食物,其中有二次並且發放二手衣。民眾領取食物後,走出大門,就會看到長長一架子又一架子,掛滿了不同款式尺寸的衣服,任由他們挑選。 二手衣服是由總會聖迪瑪斯人文學校的夏維康(濟奐)校長與志工們,惜福愛物,默默地在總會園區收集整理的衣服,夏校長還專程把衣服送來發放場地給需要的人。在等待發放的時候,志工還教大家比手語,彼此開心互動。為了灌輸他們的環保意識,志工也以遊戲的方式教育他們如何做環保分類。 發放現場,志工準備了了不同款式尺寸的衣服,任由大家挑選。攝影/林峯元 為了灌輸他們的環保意識,志工以遊戲的方式教育他們如何做環保分類。攝影/林峯元 民眾飽餐 改善健康 邁爾斯小學校長科拉沃金斯(Cora Watkins)於10多年前,就開始和慈濟合作贈書計劃及冬令發放。這麼多年來,她陸續擔任過3所學校校長,和慈濟一直保持合作。她表示,該校學生超過90%來自低收入家庭,所以學區提供免費早、午餐及下午點心給學生。食物發放對經濟困難的家長們實在幫助很大,尤其是許多學生和家長都有肥胖現象和糖尿病,慈濟的健康新鮮蔬果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學生家長米格爾·曼那(Miguel Mena)是建築工人,他說他的妻子和兒子將會非常高興吃到這些食物。另一位家長仙菲亞·帕尼亞 瓜(Cinthia Paniagua)也說,不是人人都有工作或有足夠錢去買,甚至有一位媽媽還請教志工如何烹調處理小黃瓜,可見新鮮蔬果並非是這些群眾的主要食品。 對於喜瑞都慈濟志工熱心關懷社區,洛杉磯縣東南地區主管安東尼也風聞而來,今天(4/8)特地到學校來瞭解慈濟如何發放。邁爾斯小學校長也將會和其他學校聯繫,讓更多人獲悉訊息而能得到幫助。 發放的蔬果食物走進更多家庭的廚房,除了可以讓社區民眾飽餐,也改善他們的健康。 領取的食物怕太重,當民眾拿不動時,志工還會貼心地幫忙運送。攝影/林峯元

新聞故事

愛蔬果發放 均衡學區營養

作者 /姜敬先 慈濟志工誠摯的希望,有需要的家庭都能享用營養豐富的蔬果。攝影/曾永忠 延伸美國大愛蔬果車計畫的精神,東洛杉磯地區慈濟志工與羅蘭學區家庭資源中心合作,2018年3月12日在東洛社區內的維拉卡爾他小學(Villacorta Elementary School),對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第 1次食物發放,並將持續於每個月第2個星期一舉辦發放活動,希望能夠在飲食及營養上的攝取,能對社區民眾有所幫助。 東洛社區小學 首次食物發放 志工曾文莉說,這項慈善行動的構思,起於2017年5、6月間,志工向家庭資源中心的關懷社區工作小組介紹大愛蔬果車。由於慈濟的大愛蔬果車計畫在聖伯納迪諾市的成功經驗,獲得羅蘭學區的許可和祝福,歷經籌畫和協調,東洛杉磯志工們也展開具體行動。 自3月7日,志工們就忙著到食物銀行採購,在慈濟美國總會園區內整理,檢驗確認發放物資達到要求的高品質。3月12日一早,陽光和煦,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為發放活動揭開序幕,他向會眾們介紹慈濟,幽默的引領大家正確唸慈濟,並感謝參與志工們不懈的努力。家庭資源中心聯絡人勞瑞爾·艾絲達(Laurel M. Estrada)以西班牙語轉譯,並感謝慈濟幫助社區內學生和家庭。 發放現場的場地安排及程序的控管,一切都井然有序。攝影/曾永忠 慈濟同仁志工、社區夥伴和民眾約30位參與。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埃雷拉(George Herrera)、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阿德里安娜·洛佩茲(Adriana Lopez)、加州州會議員辦公室代表安吉拉·邵(Angela Shaw)、獅子會地方分會代表維奧萊塔·思陽珊(Violeta Sioson)等人也受邀參加。 活動現場,志工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登記、布置發放現場、陳列發放物資、間隔每次十戶入場,發放活動井然有序。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送到他們的車上。 新鮮蔬果食物 家長滿載而歸 活動前,學校把發放活動通知書夾帶在學生的作業中聯繫家長,當天前來領取物資的家庭將近二百戶。發放的食物有瓶裝果汁、罐裝玉米、罐裝蕃茄塊、罐裝豆類、花生醬、乾麵、斑豆、馬鈴薯粉、包心菜、玉米、洋蔥、芹菜、茄子、青椒、橘子、蘋果等。 來領取食物的安雅(化名)很喜歡水果和蔬菜,喜歡為家裡的人準備餐點,她最開心的就是收到了橘子跟蘋果,並誠心感謝每一個人的幫助。瑪莎(化名)感謝慈濟帶來新鮮的蔬菜和其它很好的食物,她語帶哽咽的表示,沒有多餘的錢買新鮮的食物,這些對她的家庭和社區幫助很大。 家長們感謝慈濟的行動,特別高興能夠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因為日常食物已經得之不易,只能偶爾有蔬果。他們擔心社區內越來越貴的房租,老房子必須拆除重建,人們被迫搬遷或是流落街頭,沒有餘錢購買蔬果。但是在這裡,他拿著一袋袋,或推著一大紙箱的食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臉。 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或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幫忙送到他們的車上。攝影/曾永忠 志工貼心的服務,將沉重的物資推運到家長的車上,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攝影/曾永忠 每月持續舉辦 造福社區家庭 羅蘭學區內,75%以上的學生達到免費或低價午餐的標準,20%的學生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只能住在車裡或短期旅社、親友家的車庫、庇護所。

新聞故事

發放幸福 助人人助

作者/林綺芬、蘇慧情、簡婉平 民眾很有經驗,知道可領取的食物量不少,推著推車或嬰兒車前來;現場就像露天農夫市場一樣熱鬧卻井然有序。攝影/林綺芬 2018年8月25日民眾推著推車或嬰兒車前來,現場就像露天農夫市場一樣溫馨又熱鬧。南加州的「大愛蔬果車」載著滿滿的新鮮蔬果,再度來到史博群中學(Spurgeon Intermediate School),橙縣慈濟志工、慈少、家長和史博群中學的學生們一起動手整理蔬果,將食物發放給有需要的家庭。 幸福校園 發放幸福 剛就任的新校長黛安娜·多羅斯(Diana Torres),負責管理史博群中學及校區相連的羅梅若克魯玆(Romero Cruz)小學,兩校共有1200位學生。黛安娜過去曾在聖塔安娜的多所學校就職,正巧都有慈濟人服務「幸福校園計畫」的蹤影。去年(2017年)她是英雄(Heroes)小學的校長,慈濟人每個星期五放學前,都在學校發食物背包給孩子們。「很開心這學期到了新學校,又與慈濟展開另一段新的合作關係。」黛安娜開玩笑地說:「Emily(慈濟志工簡慈恆)老是跟著我!」 已經和慈濟合作超過七年的黛安娜,目前為止已經服務超過210個需要的家庭,「這種與慈濟、學校、社區之間的合作,對有需要的家庭非常重要,因為他們周末特別缺乏食物。」黛安娜看到他們拿到食物後綻放的笑容,及孩子們提著新鮮的蔬菜水果,顯得特別開心。 三月簡慈恆受邀到史博群中學當一日校長時,阿索羅(中)特別前來服務了兩個小時的早餐。攝影/簡婉平 播下善種 長成幼苗 曾在林肯(Lincoln)小學食物背包打包的小志工盧姿(Luz Robles),現在就讀史博群中學八年級,是蔬果發放的小隊長,每次發放她都快樂地穿梭在校園裡,雙手恭敬地將食物發放給民眾。她開心說著:「助人很快樂!」 就讀七年級的女孩梅蘭妮(Melanie),協助慈濟將於11月在社區義診的消息,用西班牙語翻譯給鄉親們知道。小小年紀的她特別懂得感恩,和母親領取食物後,主動到志工面前說感恩:「願上帝保佑您們!」 五年前當橙縣慈濟人在林肯小學發放食物背包時,阿索羅(Arturo Ayala)才三年級,現在已八年級了。他除了領取背包,之前也幫忙打包及承擔發放的隊輔。這天一大早,他又開始協助民眾填寫表格:「我很希望幫助人,幫人解除煩惱,希望有機會繼續,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 曾在史博群中學當一日校長(Principal of A day)的簡慈恆,看到阿索羅這麼貼心又懂事,感到非常欣慰,「將來他長大後、必定是個記得要幫助別人的志工。」簡慈恆高興,昔日殷勤播下的善種,已逐漸長成了幼苗。 蘿絲·基哈達(Rose Quijada),是羅梅若克魯玆小學的家長會長,有五個孩子,她平日就常在學校幫忙,這次更是義不容辭,即便自己也需要領取食物。攝影/林綺芬 姿(Luz Robles,前排左二)就讀史博群中學八年級,是蔬果發放的小隊長,每次發放必定看到她快樂地穿梭校園、雙手恭敬地將食物發放給民眾的身影。她說:「助人很快樂!」攝影/黃友彬 奧斯卡·塞利斯(Oscar A. Celis)十七歲,是中央高中十二年級學生。一年半前來到美國,有段時間他露宿街頭,「後來我知道了這個(慈濟)基金會,他們是真正幫我脫離困境的人,幫我找到一個地方住,而且每個月給我一些幫助。」慈濟人關懷奧斯卡,也希望他小小心靈能夠善解,同時學會感恩,於是邀他前來協助發放。現在,奧斯卡每個月跟著慈濟人一起到食物銀行打包,透過身體力行付出,也證明了只要心中有愛,甘願做就會歡喜多。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發放 均衡學區營養

作者/姜敬先 慈濟志工誠摯的希望,有需要的家庭都能享用營養豐富的蔬果。攝影/曾永忠 延伸美國大愛蔬果車計畫的精神,東洛杉磯地區慈濟志工與羅蘭學區家庭資源中心合作,3月12日在東洛社區內的維拉卡爾他小學(Villacorta Elementary School),對符合資格的民眾進行第一次食物發放,並將持續於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一舉辦發放活動,希望能夠在飲食及營養上的攝取,能對社區民眾有所幫助。 自3月7日,志工們就忙著到食物銀行採購,在慈濟美國總會園區內整理,檢驗確認發放物資達到要求的高品質。3月12日一早,陽光和煦,美國總會執行長黃漢魁為發放活動揭開序幕,他向會眾們介紹慈濟,幽默的引領大家正確唸慈濟,並感謝參與志工們不懈的努力。家庭資源中心聯絡人艾絲達(Laurel M. Estrada)以西班牙語轉譯,並感謝慈濟幫助社區內學生和家庭。 慈濟同仁志工、社區夥伴和民眾約30位參與。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海瑞拉(George Herrera)、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洛阿德里安娜·佩茲(Adriana Lopez)、加州州會議員辦公室代表安吉拉·邵(Angela Shaw)、凱撒醫療系統代表、獅子會地方分會代表維奧萊塔·思陽珊(Violeta Sioson)等人也受邀參加。 活動現場,志工們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登記、布置發放現場、陳列發放物資、間隔每次十戶入場,發放活動井然有序。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送到他們的車上。 志工也貼心幫助婆婆媽媽們或行動不便的人,推運領取到的沉重物資,幫忙送到他們的車上。 新鮮蔬果食物 家長滿載而歸 活動前,學校把發放活動通知書夾帶在學生的作業中聯繫家長,當天前來領取物資的家庭將近二百戶。發放的食物有瓶裝果汁、罐裝玉米、罐裝蕃茄塊、罐裝豆類、花生醬、乾麵、斑豆、馬鈴薯粉、包心菜、玉米、洋蔥、芹菜、茄子、青椒、橘子、蘋果等。 來領取食物的安雅(化名)很喜歡水果和蔬菜,喜歡為家裡的人準備餐點,她最開心的就是收到了橘子跟蘋果,並誠心感謝每一個人的幫助。瑪莎(化名)感謝慈濟帶來新鮮的蔬菜和其它很好的食物,她語帶哽咽的表示,沒有多餘的錢買新鮮的食物,這些對她的家庭和社區幫助很大。 家長們感謝慈濟的行動,特別高興能夠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因為日常食物已經得之不易,只能偶爾有蔬果。他們擔心社區內越來越貴的房租,老房子必須拆除重建,人們被迫搬遷或是流落街頭,沒有餘錢購買蔬果。但是在這裡,他拿著一袋袋,或推著一大紙箱的食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臉。 羅蘭學區內,75%以上的學生達到免費或低價午餐的標準,20%的學生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只能住在車裡或短期旅社、親友家的車庫、庇護所。 家庭資源中心的「關懷社區工作小組」集合社區內許多資源,服務社區內家長和學生們。他們與流動倉儲合作,運送新鮮蔬果進社區,希望低所得家庭、沒有固定住屋家庭、寄養家庭的學生們得到基本所需,並在學校能學習得好。慈濟是該關懷小組的重要夥伴,成員蘿瑞爾說:「我總是可以信賴慈濟,他們來幫忙,和給我建議。」 羅蘭教育工作者協會總裁羅門,代表學區內的教師前來參與發放活動,看到志工們發放新鮮的蔬菜水果和食物給學區內的學生和家庭,感到非常高興。「學生空著肚子來上課,他們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在閱讀、寫作和數學。家庭資源中心幫忙學生們滿足食物基本需求,學生們才能夠集中學習,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蔬菜、水果、乾麵等都備齊了,領受的學生家長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喜悅。攝影/曾永忠 發放現場擺滿玲瓏滿目的生活食用品,志工從付出中也獲得歡喜。攝影/曾永忠 「95%的學生家庭,經濟環境不好,不易取得好的營養。」慈維拉卡爾他小學校長喬治感受到慈濟的大愛蔬果車,能夠來學校發放,「真是太棒了!」 學區學生膳食營養服務代表洛佩茲,負責學區內學生的營養餐食和點心。她亦表示,今天的食物發放真是太美好了!「學生家庭收到食物後,學生們回到家後會有營養的晚餐,家長們也不會餐餐為了尋找食物而擔憂。」洛佩茲注意到,很多學生回家後,家裡沒有供應食物。她已經著手和關懷社區工作小組一起推動,幫助學生們在學校外也可以得到營養食物。 邵代表加州州議會議員紐曼(Josh Newman)辦公室,參加服務活動,她非常高興聽到這個活動,將會每個月繼續舉行。思陽珊代表獅子會洛杉磯新世紀分會前來,該分會常在洛杉磯市對街友發放。她和幾位獅友協助註冊和發放,深深感觸到:「登記領取的人們,確實迫切需要今天發放的食品。」此外,思陽珊並由衷感謝慈濟的善行。 大愛蔬果車發放現場,讓學生家長擁有豐富營養的蔬菜水果,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和喜悅;慈濟美國總會社工王思瀅說:「今天發放的不僅僅是蔬菜水果和物質,更多的是我們的愛與關懷,希望能將這分心意分享給這個社區。」志工學習到如何用實際行動來回饋社區,內心亦感受到無比的歡喜。

新聞故事

獎學金發放 讓愛的力量照亮社會暗角

作者/涂瑞璽、周素滿、周芳苑 慈獎學金得主(前排)合影。攝影/翁秀春 今年,紐約分會頒發獎金給23位獎學金得主。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然而,他們都有相同的信念,就是要努力向上,克服困境,讓生活更美好。期待他們有了慈濟獎學金的鼓勵,未來會更有力量,朝著人生的目標勇往直前! 慈濟紐約分會2018度年獎學金發放典禮於6月23曰在會所舉行,今年的得獎學生共計23位,人數增加,許多是西語裔學生,有些得主本人、甚至得主的家人被慈濟理念所感動而投身志工,參加各項慈濟活動。 慈濟紐約分會獎學金1992年開辦,已連續23年。為鼓勵真正想上進求學、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年輕人,申請者必須寫1篇文章,自我介紹之餘要談一談對慈濟、社會公益的看法。紐約慈濟志工針對這些資訊進行初步篩選,再一一到通過初審的人家裡進行家訪,最後評選出得獎人。 今年23位得主中,19位是第一年申請的準大學生,4位是大學在校生 報到時,慈濟志工送上竹筒,鼓勵每位來賓發善念、存錢捐善款。攝影/翁秀春 慈青、慈青學長與奬學金得主分組討論,針對進大學後可能遭遇的挑戰相互交流。 攝影/翁秀春 金額不多 啟發無限 慈濟獎學金是每年1000元,金額不多,卻是鼓勵,而且能發揮借力使力的最大效益。 卡蜜拉·奥里安娜(Camila Orellana) 6歲時從厄瓜多來美國,由從事家庭護理工作的母親獨自扶養長大,因家境困難,搬了10次家;她品學兼優,母親勤奮工作使家庭從無到有, 啟發了她努力向上的精神。卡蜜拉認同慈濟理念, 希望帶著這些理念直到未來。 慈濟獎學金使她能夠上大學,她選修醫學院預備課程,希望成為外科醫師。 謝法艷(右)連續3年得到獎學金,她與辛苦工作的母親非常認同慈濟理念,經常參加慈濟活動、擔任志工。攝影/翁秀春 謝法艷是華裔後代,連續3年得到獎學金;媽媽為了支付她和弟弟的學費,身兼3份工作, 一星期7天不休息,她自己又另外申請學生貸款,為母親分擔。她進大學讀書後便加入慈青社,直到現在從沒退轉,她感恩善心人士的捐款,希望能繼續承擔慈青的工作。 謝法艷的弟弟謝長耀今年也申請到獎學金,他成績頂尖,還擁有跆拳道黒帶3段的資格,課餘時輔導小朋友學跆拳道,也經常在社區活動中示範表演;他跟姐姐就讀同一所大學,可省住校食宿費。他的願望是當工程師,製造新的電腦以利益人類,他也想要多認識慈濟、加入志工行列,姐弟兩人希望在慈青道上結伴同行。 比特尼·鮑塔(Brittney Pauta)去年獲頒獎學金,她的姊姊當時陪同參加頒獎典禮而受到感動,在那之後,只要時間允許,姊妹倆都不會錯過參與活動的機會,過去1年參加義診健康日活動、食物發放、蔬食嘉年華等等活動,今年更跟著慈濟志工參加奬學金家訪,承擔西語翻譯;比特尼說,「慈濟的使命打動了我。」 姐姐則說,「要記得回饋、助人,才能使世界變得更好。」 慈濟紐約分會代理執行長王萍華頒獎給獎學金得主。攝影/翁秀春 透過獎學金發放,慈濟志工發現社會暗角裡的個案,將持續關懷,讓莘莘學子的家人也得到協助。攝影/翁秀春 皮克斯基爾高中助教高爾迪尼亞女士(右)和副校長皮考先生,每年都陪同得獎學生參加典禮;慈濟今年頒發特別獎給高爾迪尼亞女士。攝影/翁秀春 愛的力量 驅動理想 就如同當初30個家庭主婦發願跟隨證嚴法師散播大愛、改變世界,她發願將來成為媒體記者來影響世界。

慈善志業

| 慈濟志業 | 慈濟的社區服務方案以及急難救助,為生活在社會暗角、急需援助的人,提供援助。 個案關懷 個案關懷包括短期和中長期的關懷與援助。慈濟志工每年協助美國國內大約兩千戶需要照顧的家庭,有的已長期關懷超過十年。 機構探訪 慈濟志工定期探訪社區中的療養院和老人院,以及全美各地許多長期照顧機構,例如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那波里市、加州洛杉磯、維吉尼亞州瀑布教堂市、馬里蘭州的巴爾地摩市、華府以及許多其他城市的「麥當勞之家」。 遊民服務 紐約、華府、洛杉磯、沙加緬度、聖地牙哥、舊金山、聖荷西、鳳凰城、芝加哥、克里夫蘭、聖路易斯以及檀香山等城市的慈濟志工,每月或每週一次為遊民提供熱食,也提供毛毯或衣物,每年援助的遊民超過兩萬名。 幸福校園計畫  幸福校園計畫包括許多項目,例如為兒童讀書、提供學用品和圖書、課後輔導、每週食物發放、長期關懷學童等等,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降低輟學率、減少青少年問題。 慈濟新芽清寒獎學金 每年慈濟甄選全美優秀的高中應屆畢業生,頒發一千元獎學金補助其大學學費。 免稅報稅服務 全美慈濟志工接受相關訓練,在社區中為中低收入、無法自行報所得稅的民眾提供免費報稅服務(VITA)。 冬令發放及年節禮籃  慈濟為低收入家庭定期發放日用品、學用品和年節禮籃。 相關故事 新聞故事 慈濟奧克蘭會所 改建後重啟義診服務 影音新聞 慈濟重啟貝克斯菲爾德義診 緩解居民病苦 影音新聞 讓大愛源源不絕 波士頓感恩慈善愛心宴 影音新聞 包裹著滿滿慈悲心念的美食 華府素食義賣 影音新聞 紐約健走的終點 無限大愛的起點 新聞故事

結合智慧與高科技的善行

| 北加州分會 | 慈濟北加志工積極關注被社會邊緣化的孩子,利用自己矽谷高科產業背景,幫中輟生遊民學習電腦軟體。 攝影/劉翰卿 慈濟北加州分會,以高科技重鎮聖荷西(San Jose)為落腳處,1989年在慈濟志工林王秀琴的堅定毅力下展開。人稱「矽谷阿嬤」的林王秀琴(法號:慈範)67歲時才認識慈濟,因為承諾證嚴法師「要在美國,做師父要做的事。」她成為北加慈濟的創始人,18年的歲月中,和矽谷許許多多她口中的「大囝細孫」(臺語:兒孫)結下濃厚的情誼。她85歲捨報往生,至今北加州慈濟人仍對「阿嬤」充滿感佩、尊敬、愛與不捨。 1993年成立慈濟北加州分會,為美國西北地區各州提供服務,各地分支聯點包含兩個支會:舊金山支會(San Franscico)、西雅圖支會(Seattle),五個聯絡處:奧克蘭(Oakland)、波特蘭(Portland)、莫德斯度(Modesto)、沙加緬度(Sacramento)、佛瑞斯諾(Fresno),四個聯絡點:聖塔羅莎(Santa Rosa)、士德頓(Stockton)、尤開雅(Ukian)、雷諾(Reno)。 因為鄰近矽谷,北加州分會從事高科技產業的志工比例高,再加上用愛深耕社區,智慧結合高科技,雙管齊下更有效率推動慈濟理念,為慈濟志業在美國的拓展墊下重要基礎。另外加州近年來風雨不調、天災不斷,慈濟志工無私投入龐大時間精力賑災,期望集結眾人之愛,膚慰災後的巨大傷痛。 以電腦為舟 以愛心為槳 北加州聖荷西矽谷是全美國高科技產業最蓬勃發展的城市,舊金山是全美人口最密集的第二大城市。昂貴的食衣住行生活開銷,讓每年收入 11 萬美金的四人家庭,被歸類為低收家庭,被現實生活的壓力扭曲了價值觀,許多人們忙著賺錢,家庭失去溫暖,有的孩子遭虐、或是沒有關愛誤入歧途成了中輟生,更有的被拋棄,流浪街頭。 慈濟北加州志工心疼,從 1992 年開始,積極關注被社會邊緣化的孩子,訪視聖塔克拉郡(Santa Clara County)為狀況各異的中輟生設立的幾所特殊學校,1995 年,終於獲得其中一所特殊學校比爾威爾森學校(Bill Wilson School)的同意,開始綿長的關懷和陪伴。 志工也教授這些年輕人生活技能,電腦操作的學習就是其中一項。志工們幫忙學校安裝電腦,教授學生簡單的文字處理和報表使用之電腦技能,又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增加圖檔軟體使用的課程,不但讓他們掌握電腦的基礎知識,更增加他們對自己的信心。 除了中輟生的長期陪伴之外,從舊金山獵人角社區開始的「幸福校園計畫」發展到聖荷西和全美 10 個州;在佛瑞斯諾、莫德斯度為許多弱勢農工進行義診,大愛醫療車開進偏鄉服務,也在聖荷西幫助到許多弱勢的族群。食物發放、遊民早餐發放等的慈善工作,從未停歇。 聖荷西遭洪災 上萬居民家園泡水

新聞故事

大愛蔬果車 駛向南加

作者/林綺芬 自幼生長於墨西哥孤兒院的羅曼,一心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奉獻。攝影/林志隆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繼「大愛醫療巡迴車」開到鄉間義診,改善村民的交通與醫療問題,美國南加州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新鮮食物送到偏遠的聖伯納汀諾縣,讓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偏遠小學孩童得以溫飽。 這項計畫已於2016年11月20日結合義診及二手衣發放,於印地安泉(Indian Springs )高中首次試行;12月15日於瓊斯小學(Juanita Blakely Jones Elementary School)做第二次發放。 大愛蔬果車試行前置作業-物資領取及整理。攝影/曾永忠 吃不飽的孩子 慈濟志工在聖伯納汀諾舉辦義診已有23年。2015年底的某一天,志工照例在高梅茲小學(Gomez Elementary School)舉辦義診,校長波特(Potter)女士不經意提及:「上週我們學校餐廳失竊!」慈濟志工關心地問:「有沒有貴重物品遺失?」志工聽到的回覆是,「貴重倒還好,是學生闖進來拿走食物。」這一句話讓在場志工一陣心酸。 在美國就讀小學,從週一到週五,政府為低收入戶孩子免費提供營養早餐和午餐,但週末就要自已想辦法。在家中食物不夠的情況下,孩子只好回到熟悉的學校拿走食物。於是志工開始研究聖伯納汀諾高梅茲小學附近的貧窮家庭數據,發現竟然有高達9成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慈濟志工非常驚訝,特地拜訪聖伯納汀諾學區教育廳長馬斯登(Dr. Dale Marsden)。馬斯登告訴志工: 你們的研究完全正確,我們學區裡的中、小學,的確有90%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 5萬多位學生裡,有4萬多名學生不知下一餐從哪裡來。 在橙縣的聖塔安娜市及遊民眾多的拉斯維加斯,慈濟志工推動「幸福校園計畫」已多年,就是為幫助週末沒有食物吃的孩子們,在週五放學前先送上裝滿食物的背包;沒想到聖伯納汀諾區的貧窮狀況如此嚴重。 發放前志工們在總會做分裝工作。攝影/曾永忠 看到暗角眾生 高梅茲小學波特校長也告訴志工:「我們小學有6百名多學生,其中5百多人需要食物的幫助。」志工明白這不是個案,而是常態性、普遍化的問題。 「這是基本的人性尊嚴,當基本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如何要求其他事?」美國慈濟總會副執行長蔡濟晉親自參與這項計畫,他沉重地說:「研究擴大到整個南加州,我們發現類似情況比比皆是。」 雖然美國有食物銀行,慈善機構可以低價取得食物再轉送貧民,但一來物資較難送達離定點機構較遠的家庭;二來,拿到的食物多數是能長久保存的罐頭食品。 慈濟志工以深耕社區義診的經驗,發現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於是有了「大愛蔬果車」的想法,凝聚附近善心人士的物資,希望用有冷藏設備的卡車,將食物送到貧窮居民手中。許多超市與農場主人知道此一計畫後均熱心饗應,也有許多社區大德捐款護持,志工們將匯聚這些社區愛心,親手將物資送到孩童手中。 大愛蔬果車首次食物發放及義診廖慧岑。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