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林綺芬、何憶萍、許春蘭、黃友彬、蘇慧情、郭力凱/橙縣報導
慈青對環保議題的豐富知識,讓爾灣市長印象深刻,立即邀請未來在市政府的視頻中介紹此環保影片。攝影/何憶萍
2022年9月11日,南加州慈濟橙縣聯絡處於爾灣高中舉辦「吉祥月」祈福會,邀請爾灣慈濟人文學校的家長及社區民眾前來祈福,深入了解慈濟在社區的服務項目。現場設有祈福區、孝親區、環保區、急難救助區、推素及靜思淨斯區、竹筒歲月及社教推廣等七個攤位,參與者手持「善行圓滿卡」,只要參觀完七個攤位的活動,便可獲得一份結緣品。
讚揚慈青呈現的環保議題



現任爾灣市長法拉・可汗(Mayor Farrah N. Khan)來自巴基斯坦,是一位穆斯林(回教徒),她是第一次參與慈濟的活動,在會場停留一個半小時,仔細參觀每一個攤位。當她在急難救助攤位聽到志工介紹福慧床的設計緣起,來自證嚴法師的一念悲心;就是在2010年巴基斯坦百年水患時,因為不捨出生僅15天的小女嬰睡在地上而有此靈感。法拉・可汗聽了很感動,還特別進到帳篷裡試坐。
法拉・可汗在參觀環保攤位時,對於慈濟大專青年聯誼社(簡稱:慈青社)在環保議題上的豐富知識,以及與社區推行環保的需要相呼應,立即邀請慈青將環保故事錄成影片,未來可以在市政府的視頻中介紹這個影片。她說:「很榮幸來到慈濟跟大家一起度過中秋節這個吉祥的時刻,也讓我有機會了解到慈濟在社區及全球各地所做的,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務,不僅印象非常深刻,也希望會有更多的互動。」
我想確保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能夠將慈濟的許多方面,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包括今天我邀請年輕的孩子們(慈青),分享他們在環保回收方面的豐富知識,我也將把他們介紹到爾灣市政府的視頻中。
爾灣市長 法拉・可汗
感恩惜福,敬愛父母




今年是第一次在人文學校場地舉辦「吉祥月」活動,由於場地更寬敞,也讓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可以有更多駐足瀏覽的時間。法拉・可汗也在參觀時感觸的分享:「小時候我和姊姊每天也要對父母親奉茶,我們的文化和宗教中都有著共通性,我期待與慈濟一起有更多合作,包括邀請志工們到市議會中來等等,我非常期待。」
看了社教活動、急難救助及孝親區,就想讓孩子來體驗一下,知道慈濟在社區為大家做些什麼;從小就習慣這種關懷的環境,未來也可以加入慈濟這個家庭。
社區民眾 杜孟哲(Michael Tu)
二、三十年來,退休護士許玉梅一直在慈濟活動擔任社區志工,最近剛搬到爾灣,她很喜歡今天的活動,她說:「氣候變遷讓災難頻發,例如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很多素食的食物可能更適合保存,像素食區的乾糧,如果一旦地震發生,家中必須有足夠的食物,這個時候,素食乾糧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橙縣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蕭蓓如分享:「對我來說,慈濟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名詞,因為我從小就是看慈濟月刊長大的,因為我媽媽是慈濟的義(志)工,所以我小時候就看過慈濟竹筒;媽媽買菜剩下的零錢都會投到竹筒裡。媽媽也教我們要感恩、惜福,早上我們可能會吃素,或是為社會多盡一份心力,媽媽這樣帶著我,讓我更感恩現在所擁有的。」



蕭蓓如覺得今天的活動非常棒,尤其是爾灣的市長也過來參加。同時,她在看到《靜思語》時,心裡滿是感動。她說:「我認為台灣的慈濟是世界著名的,無論是任何國家地區的災難或是急難救助,慈濟都是第一個站出來的機構;所以我真的由衷感謝慈濟和所有的志工們,你們完全用大愛的心去對待地球的每一人和每一件事情。」

農曆七月是佛教的「吉祥月」,也是歡喜月,更是報恩月,以正知、正見歡喜迎接,來到現場的每一個人都寫下祈福卡,願世間多一分和平、少一分災難,戰爭早日結束,災難不再發生。
慈濟在戰禍災疫中,不停歇地幫助受重創的人們,邀您和我們一同「共善」,為無助的家庭點亮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