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北加州大愛的孩子 25年用心彩繪人生

北加州分會  |  2024年11月13日
Play Video

作者/張今寶; 編輯/張今寶

慈濟北加州「大愛的孩子」課程的學生、老師和志工,在美術課完成卡片製作後,一起合影,為課程25週年留下紀念。攝影/陳柏翰

「我的女兒參加慈濟『大愛的孩子』課程已經很多年了,我要謝謝你們,我的女兒在這裡學會了如何溝通,學會如何手作,學會如何用電腦,謝謝在這裡協助完成這一切的每一個人。」有著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梅麗莎(Melissa Tran)站在一旁,感動的哭了起來,向前擁抱著父親,在臉頰送上親愛的一吻。

梅麗莎因父親在台上感謝的一席話感動,擁抱著父親表達心中的愛。攝影/陳柏翰
學生藉由學習平板上的各種應用軟體,來增加電腦相關知識。攝影/陳柏翰

慈濟北加州「大愛的孩子(Computer Learning Program, CLP)」課程是為矽谷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所設計的活動,每隔週星期六上午在慈濟聖荷西志業園區教室上課。課程源自1999年, 慈濟北加州分會接到華人特殊兒童之友(Friend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FCSN)的協助請求,希望為特殊兒童的家庭提供支援與陪伴,進一步了解需求之後,慈濟志工設立了特殊兒童電腦學習班,隨著時間的累積,課程逐步多元,內容從電腦應用,加上藝術(Art)和瑜伽等各種不同人文課程,為這一群「大愛的孩子」提供一個週末學習與社交擴展生活圈的服務環境,至2024年已逾25年。許多長期參加的學生已近中壯年,學生的父母也見華生白髮,甚至當年服務的年輕志工已成家立業,「大愛的孩子」課程在歲月累積中茁壯成長。

學生與助教在學習中彼此互動,也讓特殊孩子增加學習溝通的機會。攝影/陳柏翰
瑜伽課讓學生伸展肢體,學習呼吸平衡身心。攝影/陳柏翰

用心填滿人生色彩

秋色暈染樹梢的週六早晨,2024年11月2日的上課日,學生們在家長的接送下陸續進入教室,期待著開始這一天豐富充實的電腦、美術和瑜伽課程。

美術課老師唐娜(Donna)帶來了許多各種顏色的色紙,秋天總是讓樹木在季節的變化中染上了不同的色彩,唐娜希望學生們透過剪貼色紙,做出一張色紙繽紛的樹木圖案卡片,來表達心中對四季變化的感受。

美術課老師唐娜利用色紙剪貼,帶領學生用顏色感受季節變化。攝影/陳柏翰

貝琪(Becky)是位唐氏症寶寶,是從25年前就加入「大愛的孩子」課程第一期的學生,今年已經超過四十歲了。頭上戴著可愛髮帶裝扮乾淨整齊的貝琪話並不多,但對於朋友總是有著滿滿的愛,完成卡片後,她用筆親手寫下她對好朋友的祝福:「他會得到平安,遠離病毒。(He will be safe. Stay away from virus.)」卡片上每一片多彩的樹葉,都是甜蜜女孩貝琪一片片的真心。

貝琪在志工王玉香陪伴下,製作彩色樹木圖案卡片。攝影/陳柏翰
貝琪在完成的卡片上,親手寫下對朋友的祝福。攝影/張今寶

陳正沅 (Jonathan  Chen)也是25年前「大愛的孩子」課程第一期學生,也是一位唐寶寶,當年加入時,還是剛滿15歲的青少年,歲月更迭,現在的他已經四十歲了,不變的是純真的童心依然存在。製作美術課卡片時,一貫的認真專注在作品上,不善言辭總是安安靜靜地坐在課堂中的他,當天也上台分享了25年來對課程與志工的感謝之意。他的媽媽說:「慈濟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我們對志工很信任,所以週六早上兩個小時課程,孩子上課,我們做父母的也可以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在長期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有些休息喘口氣的機會。」

學生陳正沅不善言辭,但在台上分享時,還是非常用心地想要說出心中的感謝。攝影/陳柏翰

凱文(Kevin)最喜歡上電腦課,從平板上的各種應用軟體,藉由高中團學生助教的協助,他可以學會欣賞音樂或各種不同學習,也讓他可以培養專注。凱文12歲時開始參加課程,剛過29歲生日的他在慈濟已經度過了17年的靑春時光,他的媽媽在課堂分享上感恩志工一路以來的協助:「凱文很喜歡到這裡來學習,他希望他的弟弟也能來這裡一起上課。」凱文的弟弟也是位特殊的孩子,他的媽媽對慈濟課程非常的認同,除了讓凱文加入新志工講習,學習如何回饋付出之外,也準備在明年小兒子足齡後,一同入班上課。

凱文和媽媽都很喜歡慈濟提供的環境,參加時間已有17年,也希望弟弟一起來參加上課。攝影/陳柏翰
印度裔雙胞胎兄弟阿克謝和阿什溫很快適應上課環境,母親特別感謝志工的陪伴。攝影/陳柏翰

印度裔雙胞胎兄弟阿克謝和阿什溫(Akshay & Ashwin Subramanian )隔天就要慶祝25歲生日,好動的他們最喜歡上瑜伽課。雙胞胎母親表示她在2019年時透過特殊兒童協會團體得到慈濟課程資訊,兩個孩子來參加後,很快就融入環境,多了認識朋友的機會,所以很喜歡來上課,身為家長的她,也非常感恩志工一路以來的陪伴。

家長帶孩子拓展朋友圈

王一尹(Yee Yeen Wang)是華人特殊兒童之友現任共同會長(Co-Chairman, Friend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FCSN),她的女兒安琪(Angie Wang)從2000年就參加課程,活潑開朗的安琪在班上總是踴躍發言,積極和同學與老師志工互動。王一尹會長談到「大愛的孩子」課程對他們的幫助:「原來是想幫女兒找一些活動,但是後來發現有很多志工和高中生的投入,讓孩子們可以跟社區有很多的互動,學會如何跟人怎麼交往。」王會長特別提到,特殊兒童在灣區人數越來越多,特殊的孩子需要幫助,更需要被社區接納,慈濟「大愛的孩子」課程提供了父母和孩子融入社區和學習人文的機會,王會長非常感謝志工長年的陪伴。

我看到慈濟志工們也是服務了二十幾年,我想一份工作可以做20幾年,這份心意我覺得是值得尊敬的,所以我們非常感激。

華人特殊兒童之友會長王一尹(中)與女兒安琪,和從2017年就入班服務的志工陳佳玲(左 Kathy Chien)在上課前閒話家常。攝影/陳柏翰
活潑的安琪總是積極把握機會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攝影/陳柏翰

學生呂承翰(Kevin Lu)由父親呂明璁(Ming Lu)陪同上課,24歲的呂承翰於2022年初才入班上課,父親呂明璁表示他們是經由朋友介紹得知慈濟「大愛的孩子」課程資訊,覺得對像兒子這樣特別的孩子很有幫助:「小孩子有這樣的情況,他們要交朋友並不容易。所以有這樣一個課程,他們可以來學習一些東西。做一些勞作或是做一些瑜伽。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可以跟其他的的人接觸。」父親呂明璁談到陪伴兒子前來上課,眼裡閃耀著一種溫暖的珍惜:「每兩個禮拜六早上兩個小時對兒子來講,是很特別的時間,而且是爸爸一個人帶他出來,是爸爸跟兒子兩人共處的一段時光。」兒子呂承翰非常喜歡來上課,學期結束的時候,他會一直問著爸爸什麼時候會再開始,所以每次接到電郵通知新學期開始註冊時,父子兩人都會非常開心地馬上報名登記。

家長呂明璁陪伴孩子呂承翰上課,兩人非常珍惜同來上課的親子時光。攝影/陳柏翰

志工長期的陪伴

志工黃志宏(Winston Hwang)2006年加入「大愛的孩子」課程陪伴學生上課,後來承擔課程主責協調窗口,一直至今。從一個單身年輕工程師,成家立業,孩子今年13歲了,黃志宏也見幾絲灰髮,超過18年的時間持續陪伴「大愛的孩子」。疫情期間暫停實體課時,黃志宏非常用心地籌畫線上課程,讓這些孩子的學習和與外界的溝通不至於間斷,所有的家長都非常感動他的堅持與付出。

很多人問黃志宏如此堅持,是否期待這些孩子能夠從課程中有什麼樣的進步或是學到什麼樣的技能,他總是這樣回答:

這個課程應該算是一個福田。福田就是讓有需要幫助的人,還有願意付出的人聚在一起,我的角色就是看守住這塊福田,讓有機緣可以進來付出的人,進來一起耕耘這塊福田。

黃志宏近20年的堅持,就是在每次上課前,為大家開門:「開門很重要,因為開了門,人們才能夠進來,把桌椅排好,每次上課要確定說有高中生可以教課,每一次上課都有內容可以提供出來,讓學員和志工可以有一個主題,開始進行他們之間的交流。」

志工黃志宏於2006年加入「大愛的孩子」課程為學生服務,在疫情隔離期間,積極籌劃線上課程,愛不間斷。攝影/陳柏翰
志工康彥雯眼中的學生,每一位都有著純真的靈魂,師生之間以心相對。攝影/陳柏翰

志工康彥雯(Wendy Kang)從七年前入班服務,帶領課程進行,談到這些孩子:「這些孩子有著非常純真的靈魂,所以和這些孩子相處都有著非常單純的心情。他們和你相處,都是以心相對。」有一次康彥雯因為小狗過世,心情非常難過,因此沒有辦法上課,下次再來上課的時候,一位學生向前給了康彥雯一個愛的擁抱:「妳上次沒來,聽說你的小狗過世了,我們聽了也很難過。」

高中團學生的參與

慈濟高中團學生在課程中,主要負責的工作是幫助學生進行活動,像是上電腦課和畫畫,藉著利用平板電腦玩遊戲來培養學生的電腦新技能。十二年級的王奕婕(Isabelle Wang)談到陪伴的經驗時表示,當學生們學習時有了問題,或不能專注時,她會在心裡提醒自己要保持耐心,也許休息一下,讓他們試試其他不同的事情。

十年級高中生洪晨寧(Ariel Hung)提到擔任助教的感想:「和特殊孩童一起上課真的好開心,和他們一起成長。」攝影/陳柏翰
十一年級的陳子禾(Cody Chen)藉著與學生的互動進而提昇了自我的成長:「陪伴這些有特別需求的學生過程中,真的改變了我們看事情的觀點。」攝影/陳柏翰

讓學生知道我們會陪伴他們一起作,而不是只是教他們,彼此之間是一種朋友的互助關係。

志工王玉香陪伴「大愛的孩子」已經超過二十年,她表示這些特殊的孩子需要特別的關心和更多的鼓勵,她的感想為「大愛的孩子」25年來之所以能夠持續成長,道出了關鍵重點:「慈濟所一直強調的『感恩、尊重、愛』,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是最實用的道理。」

高中生王奕婕陪伴特殊孩子上課,總是提醒自己要保持耐心。攝影/陳柏翰
志工王玉香在學生們抵達時,歡迎並協助報到。攝影/陳柏翰

與孩子們一起攜手共護地球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