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嘉麗 ;編輯 /劉嘉麗
志工將環保毛毯致贈給災民,方便災民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抵禦寒冷天氣。攝影/門海梅(Jaime Puerta)
為援助受到「海倫颶風」(Hurricane Helene)重創的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居民,慈濟華府分會急難救助與志工團隊,在執行長季正杭的帶領下,於10月14日起深入重災區,展開為期三天的前勘行程。
10月16日,勘災團隊帶著從新澤西分會送抵北卡的500條環保毛毯,深入重災區貝克斯維爾市(Bakersville, NC)和雲杉松市(Spruce Pine, NC)勘災,並為亟需禦寒物資的災民發放毛毯。
季正杭介紹說:「我們今天的計畫是接收從新澤西分會運來的500條環保毛毯,並與當地退伍軍人團體合作,將毛毯送到災民居住的偏遠地區,他們在寒冬會需要這些。」
退伍軍人護災民
颶風過後,約有60名退伍軍人自願進駐災區幫助災民,並成立了名為「好團隊救災組織」(Good Squad Disaster Relief)的非政府救援組織。
慈濟志工與該組織合作,將收到的大部分毛毯存放於好團隊救災組織成員萊利·韋德(Riley Wade)兄弟的倉庫中,萊利向慈濟志工介紹了成立救災組織的初衷:「這裡平常是一家板金店,颶風來的時候,我們被淹了大約三英呎深,污水都到了腰部,很多裝備都泡水了。所以災後我們就決定去試著幫助他人,我們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就有一些人過來,想要提供協助並一起行動。現在我們已有60人,大多數志願者都是退伍軍人,我們一起完成了很多服務。」
隨後,另一位好團隊救災組織的成員查德·科溫頓(Chad Covington),開車帶領慈濟志工深入重災區,將部分毛毯送往最偏遠的地區——貝克斯維爾市(Bakersville, NC)和雲杉松市(Spruce Pine, NC)。
查德說:「今天我們要一起去一些較偏遠的城市,其中一些社區在颶風中被摧毀了,路上有一些被洪水沖過來的樹,所以道路已經封閉了,我們要走替代路線。那裡的一些受困災民,在過去20天都沒見到其他人,所以我們只能希望,有足夠的食物和水,讓他們能撐這麼久。今天我們過去,就是想看一下他們需要什麼資源,並且考慮一下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
災區送毯暖心房
到達雲杉松市後,志工們發現該地區受災嚴重,災後的近20天內一直斷水斷電,而凜冬已至,災民在接近零度的嚴寒中,艱難生存。
當地的捐贈中心尚未開始運作,在好團隊救災組織的接引下,慈濟志工們與投入救援並提供物資的亨德森維爾第一浸信會(First Baptist of Hendersonville)的代表會面,並在該教堂展開毛毯發放。
好團隊救災組織的萊利介紹說:「我們一直在跟亨德森維爾第一浸信會合作,當他們有物資,我們沒有的時候,他們就會運一些物資給我們,反之亦然,所以賑災進展得很順利,我們互相幫助,就是這麼自然而然。」
帶著孩子前來領取物資的雲杉松市災民塞琳娜·瓦羅科(Selina Huaroco)看到救急的毛毯,露出了溫暖的笑容,她說:「氣溫正在下降,我們仍然沒有通電,我們來拿一些毛毯,和我兩個孩子用的夾克,這些毛毯會幫助我們,讓我的孩子能維持整夜的溫暖。」
颶風過後的18天裡,我們一直沒電,也沒有水,而且失去了所有的食物,現在天氣真的很冷,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送過來的毛毯,對於失去一切的災民來說,真的很需要。
災民 普里西拉·伯德(Priscilla Byrd)
在雲杉松市的發放結束後,志工們馬不停蹄地前往貝克斯維爾市,並在米切爾縣(Mitchell County, NC)縣政府的支持下,在社區資源中心迅速成立發放中心,為災民送上寒冬裡的一分溫暖。
季正杭說:「這個社區資源中心是由縣政府經營的,我們在這裡提供環保毛毯給災民,並且表達了我們的愛與關懷,希望能帶給災民帶來一些溫暖。」
貝克斯維爾的災民艾米麗·希爾(Emily Hill)來到社區資源中心領取物資時,身上還抱著嗷嗷待哺的嬰兒,雖然她的生活正在經歷嚴峻的考驗,但來自他人的幫助,讓她逐漸變得樂觀起來:「為了努力維持家裡的生活,我今天來這裡領取一些生活補給品,我們這裡大多數人之前都被困在災區裡,到現在,我都還沒能聯繫上所有的家人。但情況也逐漸變好了,因為有這麼多人來幫助我們,毫不誇張地說,現在如果沒有人來這裡給我們物資,我不會擁有這個(毛毯),這些幫助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切。」
我認為毛毯是愛的象徵,昨晚我們這裡的氣溫低於冰點,今晚氣溫也將低於冰點,知道有人關心我們,就像一個溫暖的擁抱,所以毛毯很棒,謝謝你們。
災民 瓦萊麗·施瑙弗(Valerie Schnaufer)
在一聲聲地感恩中,毛毯發放得以順利完成,慈濟志工在送暖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大愛,季正杭說:「好人真多,我們並不孤單,他們與生俱來的愛與慈悲,也切切實實地給了我很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