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林嵩然、許維真/休士頓報導
作者/林嵩然,編輯/李成林
孩子們神情專注的插著花,真誠歡喜的愛在指尖傳遞。攝影/林嵩然
德州休士頓慈濟人文學校於2023年4月9日安排了靜思花道課程,將花道課程與慈濟人文結合,配合人文課主題:環保。數週前,學生就利用寶特瓶、緞帶、彩色膠帶等,現有的裝飾品,製作出獨一無二的環保花器,為花道課程做好準備。這堂課也讓孩子透過插花,培養人文素養,也把作品送給自己的父母,表達感恩。


不同年齡段的挑戰
閉上眼睛幻想著一個畫面,天空灑下和煦的陽光,在綠草如茵草地上,有孩子開心地遊玩,爸爸媽媽陪伴著孩子,開懷地笑、盡情地奔跑。這畫面不難出現在每個家庭中,慈濟休士頓人文學校靜思花道課程的老師詹純,將這樣的情境融入花道作品,讓孩子們從視覺的美到興靈的美,學習慈濟人文的靜思花道。

志工老師詹純擁有多年花道經驗,並兼具深刻體悟慈濟人文,能夠將看似想像與夢幻的畫面與故事,用幾樣簡單花材,設計成花道作品;再把花道課程與慈濟人文結合,配合學校行政與教學團隊的智慧,傳授給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小班、中班到高班的孩子。
今天插的花形是「夢幻之美」,設計小朋友在庭院裡歡樂之中,一直有父母親照顧,讓小朋友懂得愛護植物,懂得珍惜植物的生命。希望一家人跟這盆花的設計一樣很圓滿、很快樂。
靜思花道課老師 詹純
低年級班的老師,設計「愛護大地萬物」搭配「要惜福愛物」的靜思語,思考著,美麗的花道作品;孩子們跟著花道老師的引導,邊逐步插上花材,邊想像著老師心中構思的畫面。不僅是花器環保,把老師準備的所有花材,巧妙的插在自已最心愛設計的花器裡,不就像這句靜思語「要惜福愛物」。老師更教導孩子這句靜思語的意思是,對於天地萬物,就像對待這些花材、環保花器,所有的事物,我們都要輕柔地用愛保護與珍惜。




心都融化的感動
今年才剛加入人文學校的陳同學,完成作品後,舉手跟老師分享,因為爸爸很愛他,都買玩具給他,帶他出去玩,他要把這個花道作品送給爸爸,而且很恰巧的,爸爸來到花道教室外接他放學,老師巧逢這難得的機會,引導小朋友送花時,要很真心誠意的雙手送給爸爸:「這是我自己插的花,我要送給您,謝謝您平常照顧我,我愛您,我喜歡您。」結果,孩子很自然的說:「爸爸,我愛您!」爸爸聽到後相當激動的說:「我的心都融化了。」
中年級的孩子,中文學習比較多,可以將較長的中文句子,通過解釋與說明,瞭解靜思語的意思。因此陳俐樺老師選定了「心美,看什麼都美」這句靜思語:「因為,當你的心是美的時候,眼睛看出去的東西,都是好的,都是美的。」老師也告訴孩子們:「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也要愛大地,我們要珍惜我們的花草。」
花草需要水和陽光,就像爸爸媽媽給你們很多的愛,會照顧你們一樣,然後花才會開的很漂亮,像你們一樣長的漂亮也很帥。
老師 陳俐樺
花道是一門很深的技藝,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學習,就是要將這門藝術深入。雖然花道老師已經用最方便、簡單的設計,來引領孩子,但老師也擔心,孩子會不會因為同學間的比較,或者求好心切,覺得自己的不夠完美。因此帶入這句「心美看什麼都美」的靜思語,教導孩子當我們懷著愛和歡喜的心來插花或欣賞花時,自己完成的作品,不管怎樣都一定是最美的。
用心即是專業
高年級段的孩子,更加成熟懂事,不只可以觀照到事情,也能打開心房擁抱更多的人,但更重要是希望能夠對環境中事事物物的守護與愛,所以老師選了「人人要疼惜自己,也要疼惜大地」引導孩子愛護大地萬物,尊重所有生命,環境中的花草樹木也要珍惜。慈濟有一句話,「用心即是專業」,孩子們在花道老師耐心的協助下,都展現自信,通過花藝表達出對花草的愛與尊重,也體會到花道人文中的真善美。



花道課程是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教孩子美、教學生慈濟人文。插花的步驟完成後,更要教導孩子們好好善後的人文;用包花的紙巾擦拭桌面,將紙巾的物命用到最後,讓桌面恢復原本的乾淨,也是尊重下一堂要使用場地和桌子的同學們。
花道課中,美麗的花朵渲染著心情,如花的優雅,讓人感受到寧靜與美好。孩子們神情專注的插著花,真誠歡喜的愛在指尖傳遞。課程結束之後,花語寄情,孩子們把蘊含著無盡感恩的作品帶回家送給家人,讓花道作品傳情。


歡迎各地想要學習中文及人文的家庭加入慈濟人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