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慈少人文课程 学习慈济礼仪之美

美国总会  |  2022年10月29日
TzuChiUSA-Mission of Culture-Etiquette_0000_IMG_2721

采访/张翠玲、蔡红黎、张瑞龙、杨光辉/洛杉矶报导

礼仪课程钜细靡遗,慈少学习如何站立、坐下和行走等等……摄影/张瑞龙

为了凝结孩子们的向心力和培养团体的荣誉感,慈济美国总会内陆慈济少年团(简称慈少)设计了一堂深入浅出,由活泼的模拟和示范,学习慈济四威仪的静态课程。当天的活动是由慈少前班主任志工张翠玲,带领两位慈少王亮亮和陈宥任共同主持。

张翠玲说:“让孩子们自己探讨如何达到标准的姿态。进而更深入的了解慈济的团体之美,希望上了这个静态课程,也让学生将来去参加全美慈少、慈青营队或是深入社区服务的时候,能够完美的出击!”

团体之美,美在个人

TzuChiUSA-Mission of Culture-Etiquette_0001_IMG_2764
慈少、家长和工作人员在活动进行之初先拍一长团体照,作为记录。摄影/张瑞龙
TzuChiUSA-Mission of Culture-Etiquette_0002_IMG_2713
慈少从实际体验中学习慈济的礼仪。摄影/张瑞龙

内陆慈少的课程,在成立之初,就是由几位热诚又有智慧的慈济大专青年联谊社(简称:慈青社)学长引领,才能在繁忙的社区服务活动中,融入慈济人文的静态课程,让慈少能够在实际的服务中,学习到前辈志工们言行举止中的慈济礼仪;如同见习培训一样的,从生活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及有智慧的付出爱心!

认识慈济的历史,由最基本的推广竹筒岁月开始,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摸拟在义诊或食物发放的活动中,体验如何接受现场突发的各种挑战,如何面对民众,以及如何深入社区宣传引以为傲的慈济团体!当有了充分的准备,下一次出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充满信心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行住坐卧四威仪是否得体?既代表一个人的礼仪之美,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和活动中展现团体之美;慈济的美,美在团体。团体的美是由每个人的美组合而成的,因此当天课程精心安排了立、行、坐、食的示范,例如坐椅子时坐三分之二,取筷、端碗,四指并拢、轻托着碗……希望学员将好的行仪融入日常生活中,展现人文气质。期望内陆慈少能学会礼仪之美。

慈济志工穿上制服,除了能展现礼仪之美,也来自每一个人的表现,及学习规范个人行为;站姿要双膝并拢,也是一种自我修行!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加入志工服务,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志工向慈少示范慈济的衣着。摄影/张瑞龙
慈少从实际体验中学习慈济的礼仪。摄影/张瑞龙

在课程开始时,首先静心观看《礼仪之美》影片示范教学, 影片里有站姿、放掌、合掌、问讯、三问讯等示范动作。

“行”与“衣”的威仪,在慈济的团体中是随处可见到整体之美。行进间排列的队形,前后顺序,手提包的摆放位置,在不同场合中,应该穿着何种鞋子、袜子及服装样式,课程为慈少展现完整的示范。示范的志工分别演出正确及错误的穿着方式,让慈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如何选择和判断。

影片中示范着各种行仪,“合掌”是将双手手指并拢,指尖朝上自然立于胸前,意指做人行中道,杂念归一心。“问讯”是将双手合掌弯腰九十度,手放在胸前不可垂下,在小腹的地方打手印起来;问讯有着问候,赞叹对方德高如山的意涵。

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中国自古就很重视礼;而礼仪是对人,威仪是自律。慈济礼仪三鞠躬则是合掌弯腰问讯;慈少们认真学习,在轻松愉快的心情,分组努力做好每项动作,并且获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食”的威仪,显现在(龙口含珠,凤头饮水);进出餐桌,如何左进左出;用餐时禁语,环保碗筷如何放置,盛饭、舀汤的动作要轻巧,盛汤时,自己碗与汤锅要有点距离;拿碗筷进食时,要记得“龙口含珠,凤头饮水”这个动作,吃饭要细嚼慢咽。

竹筒回娘家,爱的能量

加入志工服务,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志工林美岑向慈少们说明竹筒岁月的历史。摄影/张瑞龙
台上的三位志工和慈少轮流提问,让慈少学习如何推广慈济竹筒。摄影/张瑞龙

关于慈济的缘起,志工林美岑说明,1966 年,证严法师在台湾花莲创立慈济功德会时,花莲的条件很贫困,只能把竹子做成存钱筒,就是竹筒岁月的由来。她说:“证严法师要求常来道场的30位家庭主妇,每天提起菜篮出门买菜前,先投入台币五毛钱(约合美金2分钱)到竹筒里,当汇集很多人的小钱,就可以帮助很多穷苦或遭遇灾难的人,例如现今的蔬果发放、义诊、急难救助等。”

虽然每天捐五毛钱,累计起来是新台币15元,也可以一个月发一次善心,但每天发一次善心,对于修练心性的培养下,就有了很大的不同。

什么是竹筒回娘家?2006年10月26日,花莲的慈济人把竹筒送回道场,开启了竹筒回娘家的活动。从此以后,每个地区都有回娘家的活动,一直延续过来,成为了慈济大爱的精神能量,一直没有停歇,流转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感动了不同的族裔,也回馈参与。现在不只是台湾,慈济竹筒已经普及到全球。2011年美国慈济人【五元的力量】专款济助南非孤儿和美国街友;人人有互相帮助、互相支援,这都是世间的温暖,也是是令人感动的时刻,爱的能量,是人间最美的风光。

课程中特别专题介绍慈济美国总会的“竹筒岁月—小变化大不同”(Bamboo Bank Little – change Huge Difference),慈济的人道工作范围,从不起眼的“竹筒”故事开始,证明每一种善行都有助于世界上的慈悲力量。如今,慈济已经援助128个国家,因为竹筒不仅收集捐款,而且收集爱心、善心。

钻石吧高中九年级的学生张睿婕、张祖维、张予钟参加介绍“竹筒岁月”的挑战,台上的三位志工和慈少轮流提问,场面充满热情,彼此凝聚共识,带动慈少们专注的聆听。

学习正确礼仪,培养人文精神

孩子们认真地分组研讨和接受挑战。摄影/张瑞龙

志工王玉娇是王亮亮的妈妈 :“今天,我们先讲的是竹筒岁月,小朋友从中学习了勤俭节约,并培养他们去爱别人的爱心。我们也讲了行走、坐下和站立等礼仪,还有用环保碗筷吃饭等,透过这些学习,孩子们可以培养美善的人文精神。”

慈少王俊𬞟参加慈济礼仪活动之后,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站立、吃饭、坐下等行为的正确礼仪 :“我发现我们必须遵守某种礼仪以保持慈济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真的很酷。在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活动中,我最喜欢的是在展示慈济竹筒时;我坐在桌子后面,提问竹筒的问题,其他人尝试展示竹筒和回答,听到大家对于这些问题的所有回答,真是很有趣。”

张睿婕是钻石吧高中九年级学生:“这个活动很丰富,大家好像是在一起玩,怎么吃饭,怎样的坐姿等,到了怎么向人们推荐“慈济竹筒”时,我很紧张,有些事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但最后还是说出来了,然后自己都觉得很开心。”当天,她得到的礼物奖品是去年团长捐出来的慈少制服,这让她感到兴奋,并一再表示会努力继续投入参加慈少活动。

学习慈悲的重要性

志工和家长为孩子们准备了点心和零食。摄影/张瑞龙

张祖维:“我们学习如何站立,如何坐下,包括如何吃饭的礼仪。我们也接受挑战,推广竹筒岁月;在尝试的期间,我们被打扰和分散注意力,试图让我们无法解释竹筒的真正含义。不过,我们深思熟虑,不仅解释竹筒的功能,也清晰竹筒的起源,如何装满竹筒,以及对于慈济的重要性。我们都会克服困难,达成任务。”

礼仪课程是丰富的,有动有静,还有挑战,传承的是慈济的人文精神和大爱慈悲的心灵。孩子们的收获是丰满的,正如和哥哥张祖维一起来参加课程的慈少张予钟说的:“我们学习了慈济的礼仪,学习如何像现在这样正确地站着,还有坐姿和吃饭等。我们讨论了慈济竹筒岁月,我们站在台上,有前辈志工的询问,尝试推广慈济竹筒,以及追溯慈济的起源和慈悲的重要性。”

加入志工服务,一起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慈少在报到处领取名牌,完成报到手续。摄影/张瑞龙

请鼓励身边的孩子们加入慈少的行列,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点,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更多新闻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