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志工/劉翰卿、泰純勉/北加州報導
慈濟志工在貝拉海文中小學進行幸福校園計畫,推動多樣化、多主題的人文課程。
攝影/劉翰卿
在北加州門羅公園 (Melo Park) 的貝拉海文中小學 (Belle Haven school)裡,學生大部分來自低收入移民家庭,為了讓孩子們可以有平等的教育機會,慈濟志工把慈濟人文帶進校園,在學校推動多樣化、多主題的人文課程,每個月固定聚會,討論和沙盤推演可行的教案,以及小朋友可能會感興趣的課堂活動,這次的主題是「環保」。
慈濟志工楊韻璇說明,課程教案主要是由幾位志工一起設計,志工都有教學背景,像是當過幼兒園老師或小學教師,所以都有專業能設計教案,每季訂立不同主題,讓教學內容能具有一貫性。
楊韻璇指出,「關於幸福校園計畫,我們有固定的教案小組,每月開會一次。例如:這次主題是環保3R-『減少使用、重複使用、循環再造』,我們想要示範一些能減少垃圾的活動,像是回收舊雜誌或舊報紙做出一些手工藝,學習如何將垃圾,回收再利用,以及讓垃圾減量,做成有趣的小玩具。」
貝拉海文中小學老師伊巴勒(Jose Ibarra)很感謝慈濟志工能如此的付出:
用時間陪伴是我們能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我很讚嘆你們來到這裡,花時間來學校與我們同在,我想要說,請你們常來,我說的不是金錢上援助,而是精神上的陪伴、包括時間,這是我們最感謝的,還有慈濟人的好心腸。
貝拉海文中小學老師 伊巴勒
除了幫助關心孩子,慈濟志工也將這分用心用在家長身上。由於學校的家長收入偏低,平日忙著兼差賺錢,無暇和校方互動,於是慈濟志工在校內推動家長成長班,利用送完小孩上學,趕去上班前的空檔,教家長做健康環保的素食料理。
貝拉海文中小學前校長塔德·加維利奧(Todd Gaviglio)解釋現況時說:「其他的學區,家長多是碩士高學歷,英語講得很流利,在家能協助小孩學習,教導孩子加減乘除、閱讀等,相較之下,這個學校的孩子在學習上需要更多協助,因為家裡沒有資源。我們的責任不只是教育學生,同時也要教育家長,他們能夠精進能成長,有動力幫助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我們設有家長教育課程的原因。」
家長們對於學校安排的課程,覺得好玩又實用。例如,學生家長希爾達(Hilda)說,「我很喜歡這門課,和志工學到很多,我女兒很愛吃壽司。」
不僅如此,志工也藉機和家長推廣素食,校長很肯定慈濟志工的付出:「慈濟志工為學區帶來正能量,真的很棒,謝謝你們。」
看來只是做素食、學插花,但是,慈濟志工們利用每周一次五十分鐘的慈濟人文課程,一點一滴的改變這些家庭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雖然,每次的上課內容都不相同,但慈濟志工們相信,在這個不被重視的低收移民社區裡,也能夠綻放出一朵朵出泥不染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