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志工/陳芊嘉、馬樂/芝加哥報導
學員從遊戲中學習發揮長處的重要性。攝影/陳芊嘉
慈濟美國芝加哥分會在七月份舉辦了兩梯次的「兒童禮儀快樂健康生活營」,學員是南京、上海、深圳、廣州來到美國參加暑期夏令營的孩童,在他們進入美國夏令營之前,先到慈濟靜思堂接受兩天三夜的生活禮儀課程。兩梯次營隊計有34位學員,12位家長、6位老師及36位慈濟志工參與。
人文禮儀探索
夏令營期間,學員被安排住在美國寄宿家庭,便於讓他們能更好的適應美國生活及懂得生活禮儀。兒童營主辦人是慈濟人文學校老師許琰,他安排學生在夏令營前先參加慈濟營隊,來場人文禮儀探索之旅。
三天兩夜的課程以「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為主題,希望孩子們能學習感恩、尊重、愛人的理念,成為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營隊課程安排包括:輔導和學員活潑的破冰相見歡,練習折被子、衣服,學習餐桌禮儀,有趣實用的蔬食DIY,發人省思的環保教學,團隊合作闖關遊戲等,都是希望藉由見苦知福的體驗,啟發學童的同理心,加強孩童自我探索動力與互助合作的能力。
缺乏情商的一代
夏令營領隊許琰老師表示,慈濟人文教育最有特色的,是把善的種子種到小朋友的心裡;他和慈濟人文學校林時宇老師最初商量,就是要以「感恩、尊重、愛」為主題。
因為老師們觀察孩子在寄宿家庭與人互動時,或許因為文化差異,或是因為現在大陸的社會現象和家庭問題,造成孩子知識上很豐富,但是較缺乏情商(EQ)。
慈濟人文學校老師 許琰
所以設計人文營的主題便敲定為「感恩、尊重、愛」,希望藉此傳達給學員大愛的理念。
許琰認為,此次夏令營希望讓每一位孩子,不管生長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裡,特別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因為人格培養對孩子將來一生而言,比學習知識要更為重要。
教育本質新理解
現代教育中普遍以傳授「知識」為主,中國傳統的品格及禮儀教育正不斷地被人們淡忘。夏令營帶隊老師黃冰源對營隊教育的慈濟人文課程印象十分深刻,也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新的理解。
我看到非常多中國文化的傳統禮儀與規則,這是現在我們大陸教育中可能缺失的,但是在慈濟人文學校(營隊課程)卻有很好的闡釋。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項目)能教給我們的孩子,能重新教孩子這麼多的禮儀,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暑期夏令營領隊老師 黃冰源
黃冰源感動的提到,他覺得非常有幸參與本次營隊活動,第一天的課程讓他也學習了過去在中國,較沒有接觸和學習的東西,在美國第一天,營隊成員便重新上了這一堂課,這是他覺得印象最深的部分。
深刻的記憶
慈濟營隊結束後,孩子們進入美國寄宿家庭生活及參與夏令營活動。令帶隊老師驚奇的是,孩子們時常把營隊口號「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掛在嘴邊,也時常唱著營歌《感謝》,由此可見慈濟營隊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黃冰源透露,第一期營隊中的學員,某天吃早飯時,有兩個孩子坐在一起,一個孩子不經意地說:「付出無所求」,另一個孩子馬上接話說:「感恩尊重愛」,然後另一個孩子便提到「我可以把那首感恩的歌唱給你聽」。
當時是慈濟營隊已結束十天、十二天,但那位學員卻能一字不差的,把那首歌都唱出來。所以黃冰源認為,那兩天的課程,給學員的記憶印象非常深刻。
人有無限可能
通過慈濟營隊學員學習到感恩的重要性,感恩在營期期間慈濟志工的陪伴與用心;「見苦知福」這堂課,學員從影片看到甘肅貧困地區同齡的孩子,過著物資貧乏的生活,不由得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也學習到需珍惜資源;營隊第二天的自我探索課程,讓學員從遊戲中學到了解自己、發揮長處的重要性, 並對靜思語「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有更深刻的體悟。
學員韓昊表示,慈濟志工會準備美味可口的飯菜,對學員的生活起居非常的關心。最後學習「感恩」這個詞,讓他學習到,我們要對所有人,對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感恩,因為別人為我們付出了心力,所以我們都要懷著感恩之心。
學員胡玉焓說道,我們不能浪費,因為在他們的(甘肅)地區或者很多貧困山區,我們丟掉的東西可能是那裡最珍貴的東西,比如水。影片中馬福山家裡的幾支鉛筆,或許是我們覺得已經太短要丟掉的,但他們卻認為那是一隻很長的鉛筆。看到他們即使剩下半吋或一吋的鉛筆芯,也要用指甲抓著來寫字,所以他明白了要節約資源,不要浪費它。
自我探索課程後,學員王黛溪老師分享,學員分別用勺子和筷子來運輸小玻璃珠和書籤,便發現筷子在運輸小玻璃珠時非常困難,但運輸書籤時便很容易;勺子運輸小玻璃珠時很方便,但卻很難運輸書籤。這個小遊戲讓學員了解到,人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以要好好學習發揮自己的優點,正如最後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可能」。
帶回大陸分享
兩梯營隊的課程,讓隨團家長也收穫滿滿,他們收穫到來自慈濟人的愛與祝福,也期許自己把這份愛傳撥出去;更有家長在營隊學習到如何與孩子溝通,並發心要把「感恩、尊重、愛」的理念,帶回大陸與身邊的人分享。
對老師與志工滿心感恩的學生家長汪殷明表示,慈濟營隊為家長及孩子打開了一扇窗,重新認知自己、認知他人。相信這個短暫的三天兩夜營隊,已在孩子和家長心裡留下深刻的回憶。
就像慈濟志工講的,我們會種下這一顆愛的種子,我們會去傳播,我們會去分享。
學生家長 汪殷明
學生家長蔣岩岩認為,慈濟營隊對孩子融入到美國家庭,肯定是有幫助的。因為在來夏令營之前,孩子有些行為習慣令她有點擔心,但是經過兩天的緩衝學習,她心裡稍微有點放心了。
蔣岩岩提到,經由營隊學習她也通過跟慈濟人的相處,知道要怎麼去和孩子平和的交流,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讓孩子來遵守規則。她回去之後要改變自己跟孩子的相處方式,改變跟別人相處的方式,把在慈濟學到的「感恩、尊重、愛」的理念,帶到國內去,繼而影響周圍的人。
溫馨圓緣的感動
營隊圓緣時,孩子們共同演出手語《感謝》,也為家長、老師及在營隊中付出的志工們奉茶,場面溫馨感人,家長及帶隊老師也深受感動。
三天兩夜的課程雖然短暫,但已在孩子心中種下愛與善的種子,也為家長及帶隊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學員們在營隊口號中,學到了「感恩、尊重、愛」的待人之道,在生活禮儀課程中,學到了慈濟人文的精神,由見苦知福中感受到珍惜資源的重要性,也在自我探索的課程中認識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