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包淳亮
來自香港的周秀玲(左),說大自然中心有一大群「從地獄出來的人」,而在該中心出家的Aye MoeTun,也可以說遭遇過地獄般的婚姻關係。攝影/包淳亮
慈濟全球人醫論壇29日一早在洛杉磯開幕,來自大愛小學及幼兒園的學童以手語介紹慈濟的歷史:「花蓮是一個偏遠美麗的地方……。」,花蓮也是一個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但是經由證嚴法師的號召,花蓮擁有設備完善的醫院。這個故事,再經由大愛幼稚園的小孩們「盤山過嶺」的台語吟唱,讓「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深植「全球人醫論壇」的與會者心中。
來自16個國家的醫療與宗教團體參加此次盛會。葛濟捨醫師接待「大自然中心」(ThaBarWa Center)的住持(Sayadaw)Ashin Ottamathara,對他結合宗教與精神治療的經驗表示肯定。大自然中心和花蓮很相似的是,它也來自一個美麗又偏遠,且缺乏醫療資源的地方:緬甸。
目前,「大自然中心」已經擴張到包括美國、日本、泰國、義大利等許多地方,該中心的僧眾來到「全球人醫論壇」,有部分重要的原因,是來學習作為一個跨國大型慈善團體的經驗。事實上,慈濟也已經幫助了該中心的仰光總部,建立了一所治療肺炎為主的醫院。
「大自然中心」的特色,是收納被社會與家人放棄的各種人,包括天生殘疾,臨終安寧,精神失調,乃至於單純的流浪漢。在緬甸總部,他們收納的人數已將近四千位。他們來到「人醫全球論壇」,希望獲得人們更大的支持。
靠著緬甸、越南,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方的捐款,「大自然中心」能夠提供基本的食宿。來自香港的周秀玲(Sau-Ling Cheng)是該中心美國分部的志工,她從佛法中學習到放下「虎媽」的角色,重建親子關係。她曾到該中心的緬甸總部,形容那兒是一群「從地獄出來的人」,還有各種無處可去的人。她每晚都可以聽到該中心失控的精神病患的嘶吼,而比起各種嚴重殘障,這些精神病患的問題,已經算不了什麼了!
在該中心出家兩年的艾依· 摩端 (Aye MoeTun),藉由學習佛法,才逐漸放下了對已經過世近20年的丈夫的恨意。當時她的孩子才兩歲,丈夫卻因「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很快離世,但死前已將病毒傳染給她。
艾依與中心住持Ashin Ottamathara都是緬甸華僑,艾依的父親因綠卡樂透來到美國,她也因此獲得移民機會。她在北加慈濟服務過兩年,擔任過香積組、環保組的工作。她認為在環保組時「沒人做的事,我來做」,但是2017年孩子成年後,她接受「大自然中心」住持的期待出家,並創立該中心的美國分部。現在大自然中心在南加已開設了三處據點,主要是收納流浪漢,也偶爾有一些無人照顧的臨終病患。艾依開玩笑的說,他們接受各種捐贈,以此讓捐贈者獲得歡喜,結果是「大自然中心」的環境也變得非常雜亂。在這方面,慈濟的管理經驗也給予他們一些啟示。
不過正是由於大門常開,仰光的「大自然中心」常年有著大約六十位左右的外籍志工,來此認識不同的文化,並且提供一些簡單的服務,例如英語教學。美國籍的伊麗莎白·馬許(Elizabeth Marsh)曾在該中心出家五年,近兩年才受師命還俗,回到美國協助「大自然中心」分部的工作。她說該中心的總部會將外籍志工分組,好安排服務工作。雖然如此,外籍志工們來來去去,一些人只是浪跡天涯,為何要收納這些人,也引起疑問。
隨著規模的擴大,如何有效組織,成為該中心日益尖銳的問題。周秀玲表示,她從慈濟論壇學到的,是要讓專業工作由專業人士管理。但是該中心的理念,是藉由這個大門常開的佛教場所,隨緣度化眾生,至少讓包括貓狗的眾生,都有一個去處。因此他們無法像慈濟一樣的高效有序。雖然如此,他們的特殊接引途徑,卻也有其可貴之處。一位美國人大衛 (David)在該中心待了兩年,藉由在該中心教授英文、幫助病患,而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並且戒除了藥物成癮的問題。這一類的例子鼓舞了該中心的僧、尼,讓他們更能理解住持的理念。證嚴法師要求慈濟人「歷事練心」,對於大自然中心的僧尼與志工來說,這也是他們的每日的功課。
全球人醫論壇的與會者溫祥(Win Tun),目前也是「大自然中心」的志工。他在1999年來到美國,從2000年開始,成為慈濟的志工,後來成為慈濟與大自然中心的一個橋樑。他強調緬甸人得摒棄等待救援的心態,從內心開始轉變,不能只是旁觀,而得去積極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他期待慈濟在緬甸的教育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人們能夠向前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