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演講賽學習良善 落實夢想和希望

新澤西分會  |  2019年5月3日
TzuchiUSA_NJ_speech_contest_0314

作者 /趙仲宜

獲獎者與評審合影。 攝影/吳世杰

第十三屆慈濟盃演講比賽於4月13日(週六)在慈濟新澤西分會舉行,來自大紐約、新澤西及賓州地區16所私立、公立及中文學校,共計56名學生參加了比賽。他們年紀雖小,但從演講中,展現出對中文的自信和對世事的關懷。

今年比賽的規則如同往年一樣,每個參賽組別都有一個特定的演講主題。

慈濟青少年志工協助參賽者報名。

實踐夢想的勇氣

5至6歲年齡組的主題是「夢想」。參賽選手們自信滿滿的分享他們的童年夢想,或天真可愛,如在夢裡搭建樂高城市;或雄心壯志,如翱翔外太空珍惜地球。他們年齡雖小,但表現可圈可點,也讓觀眾對在美的華裔兒童學習中文充滿了希望。

7至9歲組的主題是「勇氣」。參賽選手侃侃而談他們曾經的不自信,不敢當眾說話、不敢上台表演、不敢接受挑戰,而每個人經歷挫折後勇敢前行的心路歷程,也栩栩如生的出現在他們的演講裡。

正如其中一位選手所說「啊,原來把我的心填滿的、推著我上台的感覺,就是勇氣!」

旱鴨子到美人魚的堅持

10至12歲組別競爭激烈,他們的主題是「堅持」。參賽選手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這個組別的選手多用各種生動的例子,把堅持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中獲得第一名的蔡旻軒,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敘述了她堅持不懈學會游泳的過程。她提到,在游泳池裡她曾經是頭不碰水的「天鵝」,其實是懼水的「旱鴨子」。後來叔公的一番話,讓她下定決心挑戰自己的恐懼,經過一番努力,成為泳技高超的「美人魚」。

新生代為時代的希望

13歲以上組別的表現最是令人讚歎!他們的主題是「希望」。其中來自匹茲堡慈濟人文學校的黃詩琪,她的演講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和共鳴。

她發自內心的分享,非常觸動人心,也讓在座的每一位,感受到這一代青少年對世人世事的關懷,對自身責任的省思,這就是時代的希望。

TzuchiUSA_speech_contest_0314
匹茲堡慈濟人文學校的選手黃詩琪。
來自最遠的學校代表隊匹茲堡慈濟人文學校師生合影。

字正腔圓的非華裔選手

代表非華裔選手的類別「中文第二語言」(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分為兩組競賽,他們的主題分別是「付出」和「學習」。觀眾們驚喜的發現,今年的選手少了洋腔洋調,以字正腔圓的方式,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八個女孩子來自非華裔家庭,中英雙語流利。

今年參賽選手中,還有特別引人注目「白家八鳳」。八個女孩子來自一個非華裔家庭,媽媽是醫生兼律師,她們自小就接受華人家教的培訓,所以她們每個人中英雙語都很流利。更難得的是,媽媽並沒有要求孩子追隨傳統的成功路徑,而是鼓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只要認真、努力、不放棄,就是成功的人生。

在白家八鳳的演講中,瞭解到她們從小茹素,關心地球,有的喜歡中國詩詞,有的希望成為歌手,有的決心到中國學習雜技等不同的目標。她們尊重他人,也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多麼特別的一家人!

讓大愛傳播至世界

今年比賽延請了七位重量級的評審,紐約華僑文教中心副主任王盈蓉、中美文創交流促進會會長吳麗卿、漢新雜誌社社長劉重光、演講訓練老師李靜娟、前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主席竹露茜、武漢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黃忠、國際婦女慈善協會會長孫運悌。每一位評審都給予選手,在比賽過程與整體表現上極高的評價。

評審組解釋評分的注意事項。
TzuchiUSA_NJ_speech_contest_0314-6
評審竹露茜(右)。

評審竹露茜給大會寄來了感想,巧妙的運用這次主題,為比賽做了精彩的點評。她寫著:「感恩有幸參加昨日的演講比賽,敬佩慈濟證嚴法師和各位慈濟兄弟姐妹們,無私奉獻和專業的組織能力。」

評審竹露茜給大會寄來了感想,巧妙的運用這次主題,為比賽做了精彩的點評。她寫著:「感恩有幸參加昨日的演講比賽,敬佩慈濟證嚴法師和各位慈濟兄弟姐妹們,無私奉獻和專業的組織能力。」

前三名及優勝者如下:

A組第一名陳子聃、第二名任右宸、第三名黃詩琪、優勝徐小于、黃顯安。

B組第一名梁靜恩、第二名李遠聞、第三名蔡錦昕、優勝白朗、尹蘇洋、袁立芸。

C組第一名蔡旻軒、第二名蘇塏閎、第三名曾瑋、優勝樓詩穎、李頤晴、黃宥鈞。

D組第一名紀悅晨、第二名謝宇恒、第三名沙天牧、優勝陳思羽。

E組第一名千里馬。

F組第一名金麗娜。

全體以愛與關懷為東非災民祈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是今年許多家長們主動走到志工招募區,詢問慈濟志工的服務範疇,和表達有意加入志工行列的意願。也有陪伴參賽同學到場的小朋友,拉著爸媽的手走過來說:「 我可以有一個竹筒嗎?」。

相信這是13年來,慈濟盃演講比賽宣導人文理念所展現出來善的效應。 這也是比賽的宗旨,即期望在培養孩子自信心之外,藉著準備比賽的過程,啟發孩子的智慧,讓參與者及聆聽者都能浸潤在良善的境界,進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