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黃慈俛
學生在茶道課中,以尊重、恭敬之心為班導師及同學添茶。 攝影/吳世杰
為幫助學員學習靜思茶道的內涵,3月24日美國新澤西北部慈濟人文學校,為七、八靜及中文為第二語言(CSL)的學生,準備了靜思茶道課。由慈濟志工李慈岑、廖慈以,和茶道團隊等人同心協力,完成課程培訓。
「洗手洗心,煥然一新」,十六位同學加上老師、愛心爸媽共二十位依序排隊,跟隨旁邊的志工唸著,然後拿著竹製水勺掏水淨手。廖慈以教導孩子藉由淨手的動作,將心𥚃的雜念和煩惱一併洗淨。

人文教室內一盆小小茶花放在每一桌的茶席上,簡撲、脫俗高雅的氛圍,讓思緒沈靜在柔和的音樂中,並體驗靜思茶道的人文饗宴。同學們井然有序的進入教室,人心沈靜在當下,不但可以表現行為藝術之美感, 同時也可讓人去除浮燥之心。
廖慈以解説小葉子大學問的意涵,告訴孩子茶樹須要三年才成長,三義慈濟茶園成功轉型為有機茶園,是幕後辛勤守護者陳忠厚,不施農藥和化肥,養地成良田的成果。同學們在學習中看到茶葉的外貌和採收方式,同時也學習到證嚴法師「兩葉一心」的哲學。
一葉是慈悲,一葉是智慧,一心是多用心
證嚴法師 闡釋

藍天白雲映看著一片油綠溫潤的遼闊茶園,看到採茶人辛勤的採摘芽葉(茶菁),為了採茶而請假(茶假)的小朋友,與大人一起裝備斗笠帽子,後背竹蔞,把「一心兩葉」輕輕彎折摘下來。結眾人之力,同心協力採茶,很快就可以完成。應證了證嚴法師的靜思語「人多,力大,福就大」。
李慈岑老師解説「奉茶禮法」,端奉茶盤時,懷著「感恩心」,敬上茶𦾟時,以「尊重心」請賓客喝茶,「愛」是奉茶時保持微笑,表達內心的善意與親和。
藉由學習個人與群組的奉茶禮法,落實在生活中,以感恩、尊重,、愛的行儀待人接物。
慈濟志工 李慈岑

同學在課堂中練習正式奉茶儀軌,藉由學生練習奉茶給班導老師,除了學習奉茶禮法之外,也讓同學對老師表達感恩。李慈岑鼓勵孩子回家也要奉茶給爸媽,表達一份感恩回饋的心。
茶食的重要性僅次於茶湯,茶食擺盤的美感,陪襯的裝飾,掌握器皿的大小,茶食的顏色都要配搭適宜,呈現人文情境。
以茶入道,傳達人與人之間的祥和跟美善。透過靜思茶道,分享慈濟人文理念,將真善美愛的種子,灑播在幸福校園中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