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字中 把靜思語行於外

北加州分會  |  2019年6月8日
Play Video

真善美志工/鄭采恩、張立甲、許庭彰/美國報導
作者/張立甲、鄒寒瑀、吳育儒

孩子們驕傲的展現《靜思語》書法成果。 攝影/許庭彰

西雅圖慈濟人文學校自創校以來就施行《靜思語》教學,5月18日該校透過成果展的方式,向家長呈現子女們對父母的感恩心,也希望父母們體會到孩子們的愛與用心。學生們通過奉茶及手語表演《孝順不能等》節目,表達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學生以手語表演傳達孝思。攝影/許盛義
向媽媽恭敬地奉茶,感念親恩。攝影/張立甲

參與策劃正面鼓勵

今年成果展的特色,在於學生們有參與這場活動的策劃。小朋友們根據平日對父母的觀察及了解,選擇了爸媽有可能會喜歡的飲料;除此之外,還親手餵給爸爸媽媽自己挑選的小點心。

通過用榮譽卡換玫瑰花的小巧思,讓孩子了解到禮物不一定要用錢買,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換得。藉此正面鼓勵孩子,要積極爭取榮譽。

校方也希望透過準備活動的過程,讓小朋友能了解到爸爸媽媽平日裡,為他們的付出及用心。在生活中,能對父母有更多的了解及關懷,也期盼父母能感受到,孩子們對他們滿滿的愛。

用榮譽卡兌換玫瑰花獻給母親。攝影/許盛義

內化後行於外

該校學生《靜思語》學習,是透過書法和寫作模式進行,藉此增長智慧,也讓心靜下來。透過學習讓內心領悟後,體現於外在行為,達到「行在法中」,就是佛法生活化的目標。

成果展是孩子們平日學習的展現,希望藉本次成果展,讓每個人、包括家長,能把《靜思語》內化後而行於外。

本次成果展也是呈現,《靜思語》如何對個人及家庭帶來改變的一項紀錄。好比說如何透過柔軟的毛筆,寫出剛硬的線條,來體會「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含意。

親子一起讀《靜思語》同步學習。攝影/許盛義
現場處處可見親子互動的溫馨的畫面。攝影/張立甲

學習法在字中

黃奕清老師教導六年級學生以書法的靜態,展示靜思語。希望種子撒下去了,可以繼續成長,後續亦有人願意承擔。他認為,書法不只是技法,更是一種藝術,沒有對與錯,也沒有好與不好,只有喜歡與不喜歡,書法存在著絕對主觀(藝術)與相對客觀(技法)。

黃奕清點評從客觀角度看,學生寫得作品,抽象的成分比較多,技法的部分相對少。畢竟心隨念轉,心控制肢體(手)的運轉,心到哪手就到哪,因此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說。然而「法在字中、字外無法」,所以,心如何去解讀與建構所要寫的字,變得格外重要。

無心便無字,字是死的,如何與之對話與活化它?萬念存乎一心。

品德潛移默化

黃奕清提到,從甲骨文一路演進到篆楷隸草行,一筆五千多年,也似乎無法一下子陳述完畢,拜近來科技之賜,大多古代字帖,多在 Google 及 Youtube 可以搜尋得到,現代學生學習書法相對容易。

黃奕清認為,從心理層面看,書法卻蘊含著內斂與揮灑等多種層次,楷書講求工整,事事皆要小心;草書則行雲流水,揮灑自如。人的個性在無形之中,就會被潛移默化,這大概是學習書法的意會吧!簡單講,學習書法就如同《靜思語》中,「成就自己的品德,昇華自己的人格」。

《靜思語》不是一句句的口號,也不是一張張的標語,而是證嚴法師的智慧與愛,經過師長和慈濟志工日日、月月、年年不間斷的教導陪伴,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的善根,是他們一輩子受用的珍貴財富。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