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Results for 海地

急難救助

| 慈濟志業 | 只要眼睛看得到、腳走得到的災區,援助行動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的原則。 用愛助佛州 伊恩颶風賑災行動美國歷史上最強颶風之一的「伊恩」(Hurricane Ian)於當地時間9月28日下午以4級強度登陸佛羅里達州(Florida)西南海岸。隨後行徑喬治亞州(Georgia)、阿拉巴馬州(Alabama)、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所到之處一片狼藉,造成了嚴重損失。瞭解更多用祈禱與行動 守護烏克蘭難民 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不忍苦難,殷殷叮囑人人能發揮愛心,凝聚善念消弭災難;慈濟基金會積極尋求管道,已著手籌集物資,將在烏克蘭難民滯留的歐陸多個國家提供急難救助發放物資,援助難民安身、安心。 瞭解更多馳援冬季龍捲風重災區在致命也罕見的冬季龍捲風肆虐多州後,慈濟美國已迅速展開勘災馳援。災難無情,急需我們人間送暖-和慈濟美國一起動員,把希望和力量送進冬季龍捲風重災區!瞭解更多艾達颶風過後 為災民撥雲見日2021年8月29日,四級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從路易斯安那州登陸, 風速高達每小時150英哩,是該州史上繼卡崔納颶風(Hurricane Katrina)後第二強大的颶風登陸。 雖然艾達沿途減弱為熱帶風暴,但依舊為行經的廣大東岸地區帶去驚人強降雨,直接造成66人死亡、許多民宅泡水、斷水斷電⋯⋯其中包括大都會區,淹成一片水鄉澤國,而共伴效應引發的龍捲風,無情摧毀建築、商家損失慘重⋯⋯艾達颶風成為美國史上造成經濟損失第六大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瞭解更多希望之路:2021 海地大震賑災紀實赤貧的海地尚未從11年前的強震恢復,今年八月,卻再度受到規模7.2級地震猛烈搖晃,數百棟建築瞬間傾塌,數千人死亡、破萬人受傷⋯⋯ 不忍海地苦難再起,慈濟美國立即啟動急難救助機制,亟需您一同伸出援手。瞭解更多 國際賑災 1991年,慈濟美國志工發起「一人一元」濟助孟加拉風災的行動,啟動慈濟美國的國際賑災項目。此後,慈濟美國志工開始馳援中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等眾多發生災變的國家,進行急難救助發放、義診和人道救援行動。 2002年因阿富汗地震,2005年斯里蘭卡經歷南亞海嘯,2007年至2008年波利維亞發生大規模水患,2010年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等災變後,總能見到慈濟美國志工前仆後繼馳援災區發放物資、舉辦義診。2011年,宏都拉斯水患後志工舉辦多場大型賑災發放,自此慈濟在宏國紮根。2016年厄瓜多大地震後,慈濟以工代賑幫助災民重整家園恢復生活軌道。2017年墨西哥大地震,慈濟發放物資卡近600萬美金,並連續五次在災區進行大規模義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美國慈濟即刻啟動對烏克蘭難民的人道援助項目,並串連多個國際組織的力量,推動幫助難民安住身心的中長期服務。 國際賑災 1994年,美國慈濟人在墨西哥展開首次國際賑災,此後陸續至宏都拉斯、多明尼加、哥倫比亞、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祕魯、墨西哥、玻利維亞、海地、智利和太平洋群島等地賑災、義診。2002年,美國慈濟志工遠赴阿富汗提供援助。2005年,數名醫師志工至斯里蘭卡為海嘯災民義診。2007-2008年,連續數梯次前往波利維亞進行水患賑災。2010年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美國慈濟人前仆後繼在海地和智利發放物資和義診。2011年,宏都拉斯水患,美國慈濟志工前往賑災,讓慈濟在宏國紮根。2016厄瓜多大地震,美國慈濟志工前往勘災賑災,以工代賑,讓居民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生活的軌道。2017墨西哥大地震,美國和台灣的慈濟志工以耐心和毅力、用愛融化墨西哥人民的心,發放物資卡近600萬美金,並連續五次前往災區義診,墨西哥本土志工加入助人的行列,讓愛延續。 援助茂宜島馳援夏威夷山火受災家庭 凜冬強震馳援土耳其 用祈禱與行動守護烏克蘭難民 希望之路:2021 海地大震賑災紀實 墨西哥「莫雷洛綜合學校」的重建之旅 厄瓜多「卡諾亞教堂」重建之路 相關故事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聯合國婦女會 慈濟參展辦座談

撰稿/周素滿、蘇慈聯 慈濟座談會開場。 攝影/裘曜陽 在慈濟基金會參與「聯合國第62屆婦女大會」期間,於3月13日邀請非政府組織代表,以「氣候變遷下農村婦女的角色」為題進行座談,並在3 月15日在婦女工藝展場內設攤,展售靜思產品、推廣大愛理念。 2010年起,慈濟每年都會參與聯合國婦女大會,舉辦週邊座談並且設攤推廣靜思產品。今年也不例外,慈濟聯合國團隊、以及紐約志工分工合作,共同成就這項年度活動。 慈濟座談有三個目標,第一點是透過分享讓聯合國知道,與會組織都在為保護農村婦女權益努力,歡迎聯合國多跟這些組織互動;其次,希望所有與會人士明白,與談者提到的作法簡單易行,大家回到自己國家後,可用氣候變遷的觀念保護農村婦女;第三點,希望大家日後遇到困擾,能夠有管道尋求協助,彼此組織起來合作。 今年大會主題是「促進兩性平等與增强農村婦女權能的挑戰和機會」(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rural women and girls),慈濟聯合國團隊根據大會主題籌辦座談會。應邀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分會」(UNICEF-USA)、「國際援助行動組織(ActionAID International)」、以消彌飢餓並保障食物安全為主的「飢餓工程」(Hunger Project),與談代表來自南美洲及非洲、美國等地,平時與慈濟往來互動、理念相近。 慈濟座談會坐無虛席,還有人透過網路現場直播參與座談。攝影/裘曜陽 慈濟座談會的文宣。 攝影/裘曜陽 最後開放問答,有五位發言,其中一人提出,偏遠鄉村婦女最缺乏的是機會。迪恩女士來自加拿大,她覺得,醫護人員不願到偏遠鄉下服務、農村婦女生病求醫無門,是嚴重問題,必須回到自己國家與政府合作才能改善。 「壽量寶藏」概念和老人家歡喜做環保的照片令觀眾感動。分享到寶特瓶可織成毛毯、用於國際賑災。在介紹省水撇步、竹筒歲月精神時,會衆不時用手機拍照紀錄。來自墨西哥的饑餓工程代表洛雷娜·巴斯克斯·歐達茲(Lorena Vazquez

Read More »

慈濟志業

慈濟在歷年美國與海外重大事故中,秉持「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大愛精神, 不只是救濟、援助,更要引導 人人善的本性,帶動愛的循環。

Read More »

慈濟美國歷史

| 慈濟美國介紹 | 1989年,美國慈濟於南加州成立,是符合美國稅法501(c)(3)的非營利慈善組織,至今全美已有63個分支聯點。 「原點」與「圓點」:自力更生,就地取材 – 在海外築一個家 若翻開「美國慈濟基金會」的奮鬥史,它說的就是一個「落地深耕」的故事⋯⋯。 1984年11月,加州州政府通過了慈濟的申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1989年12月9日, 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也正式遷入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正式宣布成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慈濟自此在海外有了第一個分會,也有了一個「凝聚的原點」。從此以後,「美國慈濟基金會」開始以上人「慈悲喜捨」精神為養分,開始在美國土壤上發芽茁壯。2001年,「慈濟美國總會志業管理中心」在南加州成立,2004年正式遷入南加州聖諦瑪斯(San Dimas)園區,並在全美成立8個分會、63個慈濟據點。 當年從加州向外撒播的第一批種子,在多年的努力下,讓各分會近年也都有了自己的「家」,也讓「佛教慈濟基金會」在美國有了向下紮根的力量。 「根」與「耕 」- 與災民肩並肩,一起打造家園 談起當年篳路藍縷的歲月,身為「慈濟美國分會」首任執行長的黃思賢,頗為感慨,「當時,大家對慈濟的認識很少,我只能那裡需要我,我就往那裡飛。」惦著證嚴法師「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叮嚀,在一場場「家庭茶會」中,黃思賢以「三機作業」- 錄音機、幻燈機和傳真機 – 的方式,帶著當年的「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的慈濟志工,一步一腳印的開始走入美國社會。 然而,這條近30年的「深耕之路」,也是慈濟志工和美國人民肩併肩經歷天災、重建以及深入社區的紀錄……。 2001年,紐約發生911事件。慈濟志工以行動打破籓籬,近半年的時間,發給3,164個家庭、每戶最高1000美元的補助,總共發出近200萬美元,成為當時第一個提供受難家庭現金援助的亞洲慈善組織。「慈濟基金會」的行動,也讓美國數萬災民以及政府感動了。因此,在2001年11月6日的「美國國會聽證會」裡,「慈濟基金會」受到公開感謝。從此,美國社會社區人民,對慈濟人藍衣白褲的身影更熟悉了。不時的在各個災難現場,可以看見慈濟志工們拿著環保毛毯、熱食以及災民所需的各種物資穿梭其中。例如,2005年橫掃美國數州的「卡崔娜颶風」,美國慈濟即動員超過1000名志工,以給予「沃瑪現金卡」(Walmart gift card) 的方式,發給22487戶的受災戶、共58,553人,共發出412萬元的急難救助金。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發動募款,濟助災民。 美國「911事件」以及「卡崔娜颶風」的賑災,可被視為「美國慈濟基金會」的二個轉捩點 。「美國911事件」的賑災讓「慈濟基金」被美國社會所看見;「卡崔娜颶風」的大規模募款則讓慈濟志工們更進一步的思考,如何能更有效的將援助送到災民手裡。之後,慈濟志工們與銀行合作開發慈濟專屬的「現值卡」,之後,證嚴法師也特地為美國設計慈濟的「現值卡」。對於慈濟志工們而言,看到災民因為「現值卡」讓家園重建,發自內心的笑容,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然而,慈善和賑災像是一條無止盡的路,挑戰永遠伴隨著災難而來 ……。 在美國境內,2005年「卡崔娜颶風」之後,緊接著2008「愛荷華大水」、「南加州林火」、2012年「桑迪風災」、2016年「路易斯安納州大水」、2017年「哈維風災」、「瑪莉亞颶風」,到2018年「佛羅倫斯颶風」、「麥克颶風」「坎普山火」……。在中南美洲,也是天災連連,2010年「海地大地震」和「智利大地震」、2011年「宏都拉斯大水」、2014年「海地北部大水」到2016年「厄瓜多大地震」和「馬修颶風」重創海地,2017年「墨西哥大地震」……。越來越多的天災,在在考驗慈濟志工的耐力與毅力。 家的原點與圓點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Read More »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Read More »

把陽光帶到陰暗的角落

| 美國總會 | 慈濟美國總會所處的南加州,以陽光燦燦著稱,但卻有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居民。  攝影/陳清旺 1985年1月21日,美國慈濟分會正式獲加州政府核准成立,並於1989年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設立會所。2001年,美國慈濟分會成為「慈濟美國志業管理中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並於2004年10月8日遷入至聖諦瑪斯市(San Dimas)園區,成為全美慈濟人的家。 「慈濟美國總會」負起協調統籌全美九個區域分會、65個慈濟據點的責任,另外也擔負起中南美洲會務、賑災及資源調度等工作。總會設立於洛杉磯縣聖諦瑪斯市,轄區有南加州、亞利桑納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的11個分支聯點,深入服務當地社區。 全美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無證移民都在加州落腳,根據加州公共政策組織估計,有兩百多萬名無證移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由於沒有合法身份,工作不穩定,多屬低收家庭。此外,全美有超過25%(約15萬多人)的街友露宿加州街頭,且多數落腳在一年四季都有溫暖陽光的南加州,這些無法負擔醫療保險的人,也是身心問題風險最高的貧病之人。 「大愛醫療車」駛入大都會的暗角 為了服務為數眾多的貧病之人,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目前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位活躍的人醫會成員。他們透過大愛醫療車診所、社區醫療講座、國際義診活動,提供免費或是最低收費的牙科、眼科、癌症篩檢等服務給低收家庭,截至2018年為止,有超過57萬人受惠。 由於意識到遊民長久以來的牙齒健康問題,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2009年開始,每年冬天,將大愛牙科醫療車開進東聖蓋博谷(East San Gabriel Valley),在不同的遊民收容所巡迴,提供免費的牙科服務。因為遊民沒有交通工具,貧苦的人走不出來,志工便開著大愛牙科醫療車去找他們。大愛牙科醫療車載著和醫院診所一樣等級的牙醫裝備,為遊民整理治療滿口黃牙,甚至製作提供免費的假牙。對遊民而言,牙齒健康不僅代表長久的疼痛總算可以獲得解除,也代表他們能恢復正常吃和說話的功能,更因為有了假牙,而有機會、不被拒絕,找到謀生工作的機會。 除了在加州,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厄瓜多等中南美洲國家,也都有人醫會的醫師,彎著腰、低著頭,細心為貧病交加的病患看診服務的身影。藉由和當地政府和醫師合作,解決語言和文化上溝通的障礙,提供更適切的義診服務給當地居民。 「大愛蔬果車」暖胃暖心 很難想像在加州,有人冰箱是空的。根據加州食物銀行調查,全加州約有12.5%的人口過著吃完這一餐下一餐卻沒著落的生活。原因在於扣除稅務、住房花銷、醫療費用後,拿所剩的收入計算,加州貧窮人口比例超越佛州、紐約、路易斯安那州,是全美第一窮。一位服務貧窮家庭的慈濟志工莉麗.瑞維拉難過的說:「現在的貧窮和以前不同,你從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進入他們家,你會看到一只空盪盪的冰箱」。加州每五個小孩當中,至少就有一個孩子是因為貧窮而餓著肚子去睡覺。 2016年11月,美國總會地區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滿載新鮮蔬果食物的蔬果車,開往低收入社區,服務連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的貧苦移民。有別於多數食物倉儲提供的食物多半是罐頭為主,慈濟對發放的食物的品質非常要求,希望能夠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讓民眾能夠得到營養的均衡。每次蔬果車可以承載2萬磅的新鮮蔬果、奶製品、米、豆子等食物,可以滿足5百個家庭一個星期的需要。「大愛蔬果車」每年幫助超過一萬個家庭,以新鮮蔬果和高品質的食物,提供居民足夠的營養,也降低肥胖的風險。 「品格教育」與「獎助學金」翻轉清寒家庭的未來 從2006年開始,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和南加州的學區合作,將慈濟靜思語「品格教育」課程帶入南加州三所公立小學。慈濟的品格教育課程,也被加州教育局列入學校的正式學分。同時,也為一些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孩子,提供校園課後輔導計畫,給予關懷,並且藉機訓練孩子情緒管理,培養包容、責任、孝順、感恩、知足、勇氣等價值觀。除了品格教育進入校園之外,也提供清寒獎學金給即將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以及大學生,減輕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氣候難民激增 馳援山火受災居民 加州陽光,是許多人的嚮往,但南加州的山火,近十年來卻以愈來愈頻繁之勢,在乾燥而炙熱的聖塔安娜焚風(Santa Ana Winds)助長下,屢屢佔據媒體版面,怵目驚心,動輒波及數萬居民,南加州林火的受災居民成了極端氣候下的難民。每當有山火災情傳出,慈濟志工便隨即啟動防災賑災機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援助。

Read More »

急難救助

| 慈濟志業 | 只要眼睛看得到、腳走得到的災區,援助行動依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的原則。 用愛助佛州 伊恩颶風賑災行動美國歷史上最強颶風之一的「伊恩」(Hurricane Ian)於當地時間9月28日下午以4級強度登陸佛羅里達州(Florida)西南海岸。隨後行徑喬治亞州(Georgia)、阿拉巴馬州(Alabama)、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北卡羅萊納州(North Carolina),所到之處一片狼藉,造成了嚴重損失。瞭解更多用祈禱與行動 守護烏克蘭難民 慈濟創辦人證嚴上人不忍苦難,殷殷叮囑人人能發揮愛心,凝聚善念消弭災難;慈濟基金會積極尋求管道,已著手籌集物資,將在烏克蘭難民滯留的歐陸多個國家提供急難救助發放物資,援助難民安身、安心。 瞭解更多馳援冬季龍捲風重災區在致命也罕見的冬季龍捲風肆虐多州後,慈濟美國已迅速展開勘災馳援。災難無情,急需我們人間送暖-和慈濟美國一起動員,把希望和力量送進冬季龍捲風重災區!瞭解更多艾達颶風過後 為災民撥雲見日2021年8月29日,四級颶風艾達(Hurricane Ida)從路易斯安那州登陸, 風速高達每小時150英哩,是該州史上繼卡崔納颶風(Hurricane Katrina)後第二強大的颶風登陸。 雖然艾達沿途減弱為熱帶風暴,但依舊為行經的廣大東岸地區帶去驚人強降雨,直接造成66人死亡、許多民宅泡水、斷水斷電⋯⋯其中包括大都會區,淹成一片水鄉澤國,而共伴效應引發的龍捲風,無情摧毀建築、商家損失慘重⋯⋯艾達颶風成為美國史上造成經濟損失第六大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瞭解更多希望之路:2021 海地大震賑災紀實赤貧的海地尚未從11年前的強震恢復,今年八月,卻再度受到規模7.2級地震猛烈搖晃,數百棟建築瞬間傾塌,數千人死亡、破萬人受傷⋯⋯ 不忍海地苦難再起,慈濟美國立即啟動急難救助機制,亟需您一同伸出援手。瞭解更多 國際賑災 1991年,慈濟美國志工發起「一人一元」濟助孟加拉風災的行動,啟動慈濟美國的國際賑災項目。此後,慈濟美國志工開始馳援中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等眾多發生災變的國家,進行急難救助發放、義診和人道救援行動。 2002年因阿富汗地震,2005年斯里蘭卡經歷南亞海嘯,2007年至2008年波利維亞發生大規模水患,2010年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等災變後,總能見到慈濟美國志工前仆後繼馳援災區發放物資、舉辦義診。2011年,宏都拉斯水患後志工舉辦多場大型賑災發放,自此慈濟在宏國紮根。2016年厄瓜多大地震後,慈濟以工代賑幫助災民重整家園恢復生活軌道。2017年墨西哥大地震,慈濟發放物資卡近600萬美金,並連續五次在災區進行大規模義診。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美國慈濟即刻啟動對烏克蘭難民的人道援助項目,並串連多個國際組織的力量,推動幫助難民安住身心的中長期服務。 國際賑災 1994年,美國慈濟人在墨西哥展開首次國際賑災,此後陸續至宏都拉斯、多明尼加、哥倫比亞、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祕魯、墨西哥、玻利維亞、海地、智利和太平洋群島等地賑災、義診。2002年,美國慈濟志工遠赴阿富汗提供援助。2005年,數名醫師志工至斯里蘭卡為海嘯災民義診。2007-2008年,連續數梯次前往波利維亞進行水患賑災。2010年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美國慈濟人前仆後繼在海地和智利發放物資和義診。2011年,宏都拉斯水患,美國慈濟志工前往賑災,讓慈濟在宏國紮根。2016厄瓜多大地震,美國慈濟志工前往勘災賑災,以工代賑,讓居民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回到生活的軌道。2017墨西哥大地震,美國和台灣的慈濟志工以耐心和毅力、用愛融化墨西哥人民的心,發放物資卡近600萬美金,並連續五次前往災區義診,墨西哥本土志工加入助人的行列,讓愛延續。 援助茂宜島馳援夏威夷山火受災家庭 凜冬強震馳援土耳其 用祈禱與行動守護烏克蘭難民 希望之路:2021 海地大震賑災紀實 墨西哥「莫雷洛綜合學校」的重建之旅 厄瓜多「卡諾亞教堂」重建之路 相關故事

新聞故事

聯合國婦女會 慈濟參展辦座談

撰稿/周素滿、蘇慈聯 慈濟座談會開場。 攝影/裘曜陽 在慈濟基金會參與「聯合國第62屆婦女大會」期間,於3月13日邀請非政府組織代表,以「氣候變遷下農村婦女的角色」為題進行座談,並在3 月15日在婦女工藝展場內設攤,展售靜思產品、推廣大愛理念。 2010年起,慈濟每年都會參與聯合國婦女大會,舉辦週邊座談並且設攤推廣靜思產品。今年也不例外,慈濟聯合國團隊、以及紐約志工分工合作,共同成就這項年度活動。 慈濟座談有三個目標,第一點是透過分享讓聯合國知道,與會組織都在為保護農村婦女權益努力,歡迎聯合國多跟這些組織互動;其次,希望所有與會人士明白,與談者提到的作法簡單易行,大家回到自己國家後,可用氣候變遷的觀念保護農村婦女;第三點,希望大家日後遇到困擾,能夠有管道尋求協助,彼此組織起來合作。 今年大會主題是「促進兩性平等與增强農村婦女權能的挑戰和機會」(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achieving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rural women and girls),慈濟聯合國團隊根據大會主題籌辦座談會。應邀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分會」(UNICEF-USA)、「國際援助行動組織(ActionAID International)」、以消彌飢餓並保障食物安全為主的「飢餓工程」(Hunger Project),與談代表來自南美洲及非洲、美國等地,平時與慈濟往來互動、理念相近。 慈濟座談會坐無虛席,還有人透過網路現場直播參與座談。攝影/裘曜陽 慈濟座談會的文宣。 攝影/裘曜陽 最後開放問答,有五位發言,其中一人提出,偏遠鄉村婦女最缺乏的是機會。迪恩女士來自加拿大,她覺得,醫護人員不願到偏遠鄉下服務、農村婦女生病求醫無門,是嚴重問題,必須回到自己國家與政府合作才能改善。 「壽量寶藏」概念和老人家歡喜做環保的照片令觀眾感動。分享到寶特瓶可織成毛毯、用於國際賑災。在介紹省水撇步、竹筒歲月精神時,會衆不時用手機拍照紀錄。來自墨西哥的饑餓工程代表洛雷娜·巴斯克斯·歐達茲(Lorena Vazquez

慈濟志業

慈濟在歷年美國與海外重大事故中,秉持「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的大愛精神, 不只是救濟、援助,更要引導 人人善的本性,帶動愛的循環。

慈濟美國歷史

| 慈濟美國介紹 | 1989年,美國慈濟於南加州成立,是符合美國稅法501(c)(3)的非營利慈善組織,至今全美已有63個分支聯點。 「原點」與「圓點」:自力更生,就地取材 – 在海外築一個家 若翻開「美國慈濟基金會」的奮鬥史,它說的就是一個「落地深耕」的故事⋯⋯。 1984年11月,加州州政府通過了慈濟的申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1989年12月9日, 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也正式遷入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正式宣布成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慈濟自此在海外有了第一個分會,也有了一個「凝聚的原點」。從此以後,「美國慈濟基金會」開始以上人「慈悲喜捨」精神為養分,開始在美國土壤上發芽茁壯。2001年,「慈濟美國總會志業管理中心」在南加州成立,2004年正式遷入南加州聖諦瑪斯(San Dimas)園區,並在全美成立8個分會、63個慈濟據點。 當年從加州向外撒播的第一批種子,在多年的努力下,讓各分會近年也都有了自己的「家」,也讓「佛教慈濟基金會」在美國有了向下紮根的力量。 「根」與「耕 」- 與災民肩並肩,一起打造家園 談起當年篳路藍縷的歲月,身為「慈濟美國分會」首任執行長的黃思賢,頗為感慨,「當時,大家對慈濟的認識很少,我只能那裡需要我,我就往那裡飛。」惦著證嚴法師「自力更生,就地取材」的叮嚀,在一場場「家庭茶會」中,黃思賢以「三機作業」- 錄音機、幻燈機和傳真機 – 的方式,帶著當年的「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的慈濟志工,一步一腳印的開始走入美國社會。 然而,這條近30年的「深耕之路」,也是慈濟志工和美國人民肩併肩經歷天災、重建以及深入社區的紀錄……。 2001年,紐約發生911事件。慈濟志工以行動打破籓籬,近半年的時間,發給3,164個家庭、每戶最高1000美元的補助,總共發出近200萬美元,成為當時第一個提供受難家庭現金援助的亞洲慈善組織。「慈濟基金會」的行動,也讓美國數萬災民以及政府感動了。因此,在2001年11月6日的「美國國會聽證會」裡,「慈濟基金會」受到公開感謝。從此,美國社會社區人民,對慈濟人藍衣白褲的身影更熟悉了。不時的在各個災難現場,可以看見慈濟志工們拿著環保毛毯、熱食以及災民所需的各種物資穿梭其中。例如,2005年橫掃美國數州的「卡崔娜颶風」,美國慈濟即動員超過1000名志工,以給予「沃瑪現金卡」(Walmart gift card) 的方式,發給22487戶的受災戶、共58,553人,共發出412萬元的急難救助金。並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發動募款,濟助災民。 美國「911事件」以及「卡崔娜颶風」的賑災,可被視為「美國慈濟基金會」的二個轉捩點 。「美國911事件」的賑災讓「慈濟基金」被美國社會所看見;「卡崔娜颶風」的大規模募款則讓慈濟志工們更進一步的思考,如何能更有效的將援助送到災民手裡。之後,慈濟志工們與銀行合作開發慈濟專屬的「現值卡」,之後,證嚴法師也特地為美國設計慈濟的「現值卡」。對於慈濟志工們而言,看到災民因為「現值卡」讓家園重建,發自內心的笑容,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然而,慈善和賑災像是一條無止盡的路,挑戰永遠伴隨著災難而來 ……。 在美國境內,2005年「卡崔娜颶風」之後,緊接著2008「愛荷華大水」、「南加州林火」、2012年「桑迪風災」、2016年「路易斯安納州大水」、2017年「哈維風災」、「瑪莉亞颶風」,到2018年「佛羅倫斯颶風」、「麥克颶風」「坎普山火」……。在中南美洲,也是天災連連,2010年「海地大地震」和「智利大地震」、2011年「宏都拉斯大水」、2014年「海地北部大水」到2016年「厄瓜多大地震」和「馬修颶風」重創海地,2017年「墨西哥大地震」……。越來越多的天災,在在考驗慈濟志工的耐力與毅力。 家的原點與圓點

新聞故事

美國醫療廿五載 陪伴貧病

2018年12月8日,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美國總會聖諦瑪斯園區舉辦醫療志業二十五周年感恩餐會,表達對所有參與醫療志業的志工與醫師們的敬意,及凝聚同仁及志工的心。

新聞故事

震殤七年後 愛一直在

資料提供/許智崴、岑慧意 太陽城布魯克林區大米發放,居民領到大米非常開心。攝影/岑慧意 「一包包的台灣愛心米,是慈濟對海地鄉親的信守承諾,一雙雙的台商愛心鞋,讓當地貧民展露笑顏」。         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之後,美國慈濟志工持續往返海地,從最初期的急難救災到中長期的陪伴關懷,自2010年至2017年6月慈濟志工前往海地共計66梯次。2013年起在海地發放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2013年至2016年共發放1500頓大米,2017年4月、6月,美國慈濟志工一本初衷,前往海地發放,因為去年馬修颶風重創海地,所以發放地點特別新增傑洛米市與萊凱鎮,加上太子港與海地角,發放900噸大米。 2013年至2017年總計發放2400噸的臺灣愛心米。   太陽城歐纳喜區及安東妮學校大米發放,居民高興地領米回家。攝影/岑慧意 一場不一樣的發放 慈濟與當地志工投入賑災工作,鄰國多明尼加台商公司 (Sun Jade International Footwear) 因認同慈濟多年對海地的協助,在物資匱乏的海地,有的人連一雙鞋也沒有,所以決定捐出1萬雙的鞋子,希望能保護海地人民的雙腳。即使有工作的人,穿的也是破損的鞋,因此只要在多人的人群裡,當地人會把鞋子拿在手裡,因為他們擔心把這唯一的鞋弄丟了。 2017年6月,慈濟志工再度於海地進行300噸的台灣愛心米發放,這次發放的物資裡,除了大米外,還有來自多明尼加台商捐贈的1萬雙愛心鞋。然而,1萬雙鞋的運送過程手續繁鎖,光一份文件就要蓋二十多個章,但當海關知道這是賑災物資,加上對慈濟與海外工程公司(Overseas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 簡稱OECC)的認同,原本可能需花二天以上的報關手續,在五個多小時後就完成所有手續,順利出關。 OPEPB 職業學校學生支援搬運大米。攝影/岑慧意 今年是慈濟第4年在太陽城聖安東尼幼兒園發放大米,當慈濟志工向來領米的鄉親宣布,今天除了每戶可領到2包大米外,還能領到一雙鞋子,全場歡呼雷動。 隨後如濟神父說明如何才能換取到正確尺碼的鞋子。原本關懷團志工沙盤推演的許多的方式,沒有一項可以完美無失,尤其擔心鄉親會鼓譟騷動起來。然而,鄉親領到鞋子後,大家紛紛試穿是否合腳,拿到合腳的鞋子,立刻手舞足蹈、又唱又笑,拿到不合適的,則高舉鞋子全場穿梭來回,有人覺得這雙鞋子可能合適自己,就請他停下來交換穿穿看,整個過程非常平和溫馨,幾乎人人都換到了合適的鞋子。 15歲的男孩詹姆士(James) 跟他父母以及五位兄弟姊妹住在太陽城,他說上學非常困難,有時候沒有食物可以吃,當不用擔心食物的時候又需要擔心安全以及暴力,常常都有人開槍。他今天非常開心,他和他的兄弟拿到了二包米,當他拿到鞋子的時候,他急著展示:「你看!這是我拿到的寶貝,我喜歡鞋子,這雙是我的鞋子,我原先沒有期待發放會有鞋子!」

把陽光帶到陰暗的角落

| 美國總會 | 慈濟美國總會所處的南加州,以陽光燦燦著稱,但卻有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以及越來越多的需要幫助的居民。  攝影/陳清旺 1985年1月21日,美國慈濟分會正式獲加州政府核准成立,並於1989年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Alhambra)設立會所。2001年,美國慈濟分會成為「慈濟美國志業管理中心」(現為:「慈濟美國總會」),並於2004年10月8日遷入至聖諦瑪斯市(San Dimas)園區,成為全美慈濟人的家。 「慈濟美國總會」負起協調統籌全美九個區域分會、65個慈濟據點的責任,另外也擔負起中南美洲會務、賑災及資源調度等工作。總會設立於洛杉磯縣聖諦瑪斯市,轄區有南加州、亞利桑納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的11個分支聯點,深入服務當地社區。 全美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無證移民都在加州落腳,根據加州公共政策組織估計,有兩百多萬名無證移民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由於沒有合法身份,工作不穩定,多屬低收家庭。此外,全美有超過25%(約15萬多人)的街友露宿加州街頭,且多數落腳在一年四季都有溫暖陽光的南加州,這些無法負擔醫療保險的人,也是身心問題風險最高的貧病之人。 「大愛醫療車」駛入大都會的暗角 為了服務為數眾多的貧病之人,慈濟美國醫療基金會於1993年成立,目前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位活躍的人醫會成員。他們透過大愛醫療車診所、社區醫療講座、國際義診活動,提供免費或是最低收費的牙科、眼科、癌症篩檢等服務給低收家庭,截至2018年為止,有超過57萬人受惠。 由於意識到遊民長久以來的牙齒健康問題,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於2009年開始,每年冬天,將大愛牙科醫療車開進東聖蓋博谷(East San Gabriel Valley),在不同的遊民收容所巡迴,提供免費的牙科服務。因為遊民沒有交通工具,貧苦的人走不出來,志工便開著大愛牙科醫療車去找他們。大愛牙科醫療車載著和醫院診所一樣等級的牙醫裝備,為遊民整理治療滿口黃牙,甚至製作提供免費的假牙。對遊民而言,牙齒健康不僅代表長久的疼痛總算可以獲得解除,也代表他們能恢復正常吃和說話的功能,更因為有了假牙,而有機會、不被拒絕,找到謀生工作的機會。 除了在加州,海地、宏都拉斯、墨西哥、厄瓜多等中南美洲國家,也都有人醫會的醫師,彎著腰、低著頭,細心為貧病交加的病患看診服務的身影。藉由和當地政府和醫師合作,解決語言和文化上溝通的障礙,提供更適切的義診服務給當地居民。 「大愛蔬果車」暖胃暖心 很難想像在加州,有人冰箱是空的。根據加州食物銀行調查,全加州約有12.5%的人口過著吃完這一餐下一餐卻沒著落的生活。原因在於扣除稅務、住房花銷、醫療費用後,拿所剩的收入計算,加州貧窮人口比例超越佛州、紐約、路易斯安那州,是全美第一窮。一位服務貧窮家庭的慈濟志工莉麗.瑞維拉難過的說:「現在的貧窮和以前不同,你從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進入他們家,你會看到一只空盪盪的冰箱」。加州每五個小孩當中,至少就有一個孩子是因為貧窮而餓著肚子去睡覺。 2016年11月,美國總會地區慈濟志工啟動「大愛蔬果車」計畫,將滿載新鮮蔬果食物的蔬果車,開往低收入社區,服務連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的貧苦移民。有別於多數食物倉儲提供的食物多半是罐頭為主,慈濟對發放的食物的品質非常要求,希望能夠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讓民眾能夠得到營養的均衡。每次蔬果車可以承載2萬磅的新鮮蔬果、奶製品、米、豆子等食物,可以滿足5百個家庭一個星期的需要。「大愛蔬果車」每年幫助超過一萬個家庭,以新鮮蔬果和高品質的食物,提供居民足夠的營養,也降低肥胖的風險。 「品格教育」與「獎助學金」翻轉清寒家庭的未來 從2006年開始,慈濟美國教育基金會和南加州的學區合作,將慈濟靜思語「品格教育」課程帶入南加州三所公立小學。慈濟的品格教育課程,也被加州教育局列入學校的正式學分。同時,也為一些跟不上學習進度的孩子,提供校園課後輔導計畫,給予關懷,並且藉機訓練孩子情緒管理,培養包容、責任、孝順、感恩、知足、勇氣等價值觀。除了品格教育進入校園之外,也提供清寒獎學金給即將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以及大學生,減輕低收入家庭的負擔。 氣候難民激增 馳援山火受災居民 加州陽光,是許多人的嚮往,但南加州的山火,近十年來卻以愈來愈頻繁之勢,在乾燥而炙熱的聖塔安娜焚風(Santa Ana Winds)助長下,屢屢佔據媒體版面,怵目驚心,動輒波及數萬居民,南加州林火的受災居民成了極端氣候下的難民。每當有山火災情傳出,慈濟志工便隨即啟動防災賑災機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援助。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