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慈濟! 用行動化解陌生 用教育翻轉人生

布滿石礫的救災、教育推廣之路,在達拉斯慈濟志工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敲開那扇大門。

攝影/吳怡萱

1992年8月23日,慈濟在達拉斯成立,從此在北德州遼闊的平原上有了藍天白雲的身影。

成立人文學校、慈濟大專青年社、對社區內科索沃難民的關懷和發放、每週老人院探訪、為難民學童課後輔導、以及舉辦骨髓捐贈驗血活動等等。透過這些活動,慈濟達拉斯慢慢茁壯,至2008年成為達拉斯分會。舉凡義診、大型義賣、個案關懷、認養資助學校用品、市區遊民發放、參與當地政府的清潔活動、街頭募款等,承擔起北德州、阿肯色(Arkansas)、奧克拉荷馬(Oklahoma)、堪薩斯(Kansas)和田納西(Tennessee)等州慈濟志業的推展和教富濟貧的使命。

誰是慈濟?愛心馳援救災反受阻

2005年卡崔納颶風(Hurricane Katrina)來襲,大量災民從紐奧良(New Orleans)跨州湧入鄰近的達拉斯,有著賑災資源的達拉斯慈濟志工急急馳往官方設置的災民收容所,卻因為當地政府不認識慈濟,不得其門而入,讓慈濟的賑災物資遲了一個星期,才送達災民手裡。但也因為卡崔納颶風賑災的因緣,開啟州政府對慈濟的了解。德州急難管理局(OEM, 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在發放過程中對慈濟志工尊重對待災民的方式,感到印象深刻,因此主動向德州政府救災單位接洽,把達拉斯慈濟正式列入德州州政府救災團體,甚至邀請達拉斯慈濟志工參予只有政府相關單位才能參予的救災連線會議。達拉斯慈濟是唯一參與的亞洲慈善團體,得以第一手了解最詳盡的災情和整體救災規劃。德州急難管理局甚至承諾,只要慈濟可以提供的,他們一定協助成就。

默默耕耘長出信任 州政府肯定提升救災效率

從處處碰壁到市府主動來電求援;從不得其門而入到與紅十字會、救世軍攜手合作;從在社區默默耕耘到參與大型急難救助發放及供應熱食,這條布滿石礫的急難救助之路,在達拉斯慈濟志工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敲開那扇大門。

2008年8月至9月,達拉斯慈濟分會先後為古斯塔颶風(Hurricane Gustav)、艾克颶風(Hurricane Ike)災民安置數千床愛心環保毛毯、提供熱食、發給每人100美元的現值卡作為加油之用,助災民踏上返家路。2017年8月25日,哈維颶風重創大休士頓,數千人被撤離到離家四個半小時的達拉斯地區,兩週後,災民總算可以回家但卻交通受阻,一來災區政府無法提供運輸工具,再加上一票難求,灰狗巴士車資翻倍,又開始限制車票購買,達拉斯慈濟志工出面和灰狗巴士協調,用愛和智慧感動灰狗巴士,灰狗巴士董事長甚至親口指示,車資全免,載送災民返鄉重建家園。

有堅強的學校 就有堅強的社區

達拉斯有許多家庭無法負擔給孩子買新制服,孩子就穿著同一件陳舊的制服上學,就算不合身,也只能勉強頂著。達拉斯分會體諒低收入家庭的經濟狀況,和達拉斯市府合作,透過一年一度市長返校日發放文具的機會,提供新制服給低收家庭學子,每年發放數千至上萬件的新制服。

2011年,歐巴馬中學成立,這是當地唯一一所公立男子學校,提倡全人教育,希望改變達拉斯就學環境,塑造出未來的領導者,也為低收家庭的孩子提供好的就學選擇。早和達拉斯慈濟分會有過因緣的南基亞.道格拉斯(Nakia Douglas)校長,邀請達拉斯分會志工引進慈濟靜思語品格教育課程,學生們一起討論靜思語,學習中文,也認識慈濟。感受到品格教育的不同和對孩子們的影響力,另外兩所學校:芭芭拉喬丹小學(Barbara Jordan Elementary School)以及萊爾斯中學(Lyles Middle School),也都跟著引進慈濟品格教育。

達拉斯慈濟人,真誠付出無所求的「慈善」,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的「教育」,在北德州的平原上,傳播愛的種子,啟動善的循環,促進社會祥和。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