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矽谷阿嬤

北加州分會  |  2018年12月20日
TzuChiUSA_b_ama_2

作者 鞠佩璇、孫文憲

相片提供/慈濟北加分會

人稱「矽谷阿嬤」的林王秀琴(慈範)67歲認識慈濟,僅因為承諾證嚴法師「要在美國,做師父要做的事。」她成為北加慈濟的創始人,18年的歲月中,和北加州矽谷許許多多她口中的「大囝細孫」(臺語:兒孫)結下濃厚的情誼。她85歲捨報往生,至今北加慈濟人仍對「阿嬤」充滿感佩、尊敬、愛與不捨。今年是她辭世10周年,北加州分會特地為她舉辦紀念追思會。

沒關係,我會跟佛菩薩打電話,拜託祂們讓我能去服務!

幾位早期跟著阿嬤一同開拓北加州慈濟志業的志工,將阿嬤所賜予的人生珍貴妙法寶一一跟與會家人分享。記憶寶盒裡,阿嬤慈祥的身影歷歷在目,從未因時光淡去而失去光彩。


顯毅力示典範

林王秀琴(左)1991年在街頭為賑濟科索沃難民募款。

「我的腳步跟隨心去流浪,只要有愛不會慌;你給的種子我帶在身旁,有溫暖就會茁壯。啊!生命就像一條河,河流的兩岸曲曲折折,攀越高山又轉流向了大海,珍惜擁抱每一個緣分。啊!生命就像一條河,河流的兩岸精采萬分,燦爛煙花照亮了滾滾紅塵。滿懷感恩,這一生愛會是永恆。」

這首大愛劇場「矽谷阿嬤」的主題曲〈生命的河流〉,短短幾句歌詞,道盡阿嬤精彩又充滿趣味的人生,也讓與會者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當初跟著阿嬤一同在北加州胼手胝足做慈濟的那段時光。

「我認識阿嬤是因為朋友拜託我載她老人家去萬佛城,從聖荷西到萬佛城來回要開六個小時,阿嬤就跟我講了六個小時的慈濟。她說,人生不免有煩惱傷心的事,但當初聽了證嚴法師說『杯子不要看缺角就是圓的』,學到這個妙法寶之後,她的人生從此就沒有煩惱了!」

做慈濟要用真情,不要用感情!

黃果華(慈瑛)當天就成了阿嬤的慈濟會員。當時聖荷西慈濟志工非常少,阿嬤每次想要去療養院或是去勘災,很自然就會想到請她和先生黃奕泰(濟明)幫忙。黃果華記得有一次慈濟舉辦義賣募款,她得知阿嬤前一天還流鼻血不舒服,勸阿嬤在家休息。阿嬤跟她說:「沒關係,我會跟佛菩薩打電話,拜託祂們讓我能去服務!」結果,義賣當天阿嬤果然從早上9點忙到晚上結束,堅強的毅力克服了身體的病痛,完全未顯疲態。這點讓身體也常有病痛的黃果華更是佩服得不得了,把阿嬤的精神當作標竿努力學習,不管再累再忙也要把慈濟的服務做好。


用真情做慈濟

洪素彩(慮安)回憶當初跟著阿嬤一起到療養院探訪,看到那些院友不能吃也不能動,心裡比那些院友還難過,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退縮。但阿嬤鼓勵她:「做慈濟要用真情,不要用感情!」

剛開始她分不清楚真情和感情有何不同,省思了許久終於了解阿嬤的意思,真情是出自內心關懷別人,但是感情卻會隨境界而起伏波動。

單親的她每當跟阿嬤抱怨家事,或談到一些阿嬤不以為然的事時,阿嬤只會反問她:「甘阿捏(臺語:是這樣嗎?)、「甘欸通?(臺語:這樣行得通嗎?)」、「甘丟?(臺語:這樣對嗎?)」簡單兩、三個字讓她同樣反問自己,而經過思考之後,總是能讓衝動的她行事得到緩解。

阿嬤的智慧,也指引了教育孩子的方向。當初洪素彩的兒子讀醫學院選科系時,拿不定主意究竟要選擇放射科還是外科好?阿嬤毫不猶豫地要孩子選外科,因為外科會跟人接觸、有人文,放射科卻是整天關在暗室中看片子。後來證實,阿嬤的建議是非常正確的。


以悲心慰老人

王美麗當年常跟著阿嬤到療養院訪視,後來阿嬤日益衰老,即使因病住院,無常已等在門口,阿嬤還是殷殷垂問有關療養院和個案訪視的情形。而這一群常結伴去療養院關懷的志工們,也都會詳細告訴阿嬤,處理的案主如何棘手,他們如何應對以及怎麼想辦法去突破等。有時講得激動或開心,音量不免提高,讓病房裡顯得熱鬧滾滾!

林正宗(惟崇)口中的阿嬤,總是心心念念不忘慈濟事。阿嬤雖然已是頭髮花白的老人,一到療養院就年輕了起來,又會唱歌又會跳舞,還會帶動志工。即使後來住院了,阿嬤仍然都在談慈濟,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病痛。

阿嬤的三女兒林曼珠(慈竹)想起母親當年訪視療養院的心情,就像要為好友帶來快樂和希望。當時阿嬤的身體不好,她很擔心,勸阿嬤不要去。「媽媽回答我:『那些老人很可憐。』可是媽媽沒有想到她自己也是老人!」想起母親當年可愛的回答,林曼珠不由開心地笑了。

當林曼珠三年前也開始從事療養院訪視時,才發現為什麼當年阿嬤做得那麼快樂!「能夠去幫助人家,心裡又那麼高興,何樂而不為呢?」如今她也跟隨母親的腳步,傳承了阿嬤當年所遺留給她的「慈濟法船」別針(委員配戴於旗袍上的慈濟識別標誌),於去年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她期許兩個兒子也能努力做慈濟,讓善和愛的傳家寶代代相傳,也讓子孫都能記得這位來到美國既不會英文,也不會開車,更因為白內障而視力半盲的老祖母,在北加州矽谷撒播慈濟美善種子的傳奇故事。


具慧眼拔人才

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曹迪中(惟宗)當年由於阿嬤的熱情邀約,展開了他在慈濟的志工生涯。阿嬤無私的器重與鼓勵,讓曹惟宗勇敢地承擔聖荷西聯絡處執行秘書,為阿嬤分憂解勞,更深入參與慈濟志業。「有承擔就會成長,如果沒有阿嬤推薦,我可能還只是一名快樂志工。我記憶最深的是阿嬤帶領我們做個案訪視,她常說:『做個案要用真情、平常心去做!』同時也用她的身教智慧,充分授權:『你去做就是了!』」

後來買下苗必達會所之後,他擔心以當時僅有的人力來支援值班的工作,可能會有困難。阿嬤就和他商定,如果志工調度有困難,阿嬤星期一到星期五到會所值班,他負責周末的二天。後來值班的制度成形之後,即使有志工值班,阿嬤還是風雨無阻到會所照顧大家。

一日不做慈濟,就一日不吃飯。

「我第一步踏進慈濟會所的大門時,迎面接待的是老人家溫婉的微笑,令我永生難忘。」第三任北加分會執行長林正宗(惟崇)回憶初識慈範阿嬤的情景。阿嬤的確知人善任,不到幾天,就把會所的鑰匙交給他,要他負責總務的工作,並交待:「會所日常開銷如水電、瓦斯等日常的費用,由志工承擔,十方大德所捐贈的善款就要用到功德上。」林正宗從阿嬤身上看得到弟子對上人、對慈濟的那份執著。她所說、所做、所想的都是慈濟事:「一日不做慈濟,就一日不吃飯。」這就是阿嬤精神。


以疼愛觸動心

現任北加州分會執行長謝明晉(濟晉)想起早年認識阿嬤時,也像時下矽谷所有的工程師一樣,每天想的是工作和股票,只偶而做慈濟。「阿嬤是如何來帶動矽谷的知識份子呢?我個人的體會,就是一個字『疼』!她走進了身旁每一個人的生命,帶動矽谷的科技青年同做慈濟,無論勘災、濟貧,阿嬤都是親自參與,她勇往直前的性格,以及不忍異鄉遊子的孤寂,要大家到會所吃午飯的關愛,感動、溫暖了許多矽谷人的心。」

劉惟成當年就是這樣被「疼」進來的,當初只是單純想要幫助一位老太太的惻隱之心,就這樣一腳跨進慈濟直到現在。

一天前風塵僕僕從中國上海趕回來,特地報名參加這場追思會的志工冷建明,回憶阿嬤第1次在茶會上看到他,笑咪咪地問:「阿明,你會做什麼?」他回答說自己會照顧小孩。於是,阿嬤請他承接了青少年團、幼幼班。他記憶最深刻是1991年大陸華東水災,瘦弱嬌小的阿嬤帶著志工在超巿前募款的一幕。阿嬤就是以她的身體力行和德行風範,接引了許多矽谷人成為慈濟志工。

她的愛如同加州溫暖的陽光,讓善種子得以發芽茁壯,在高科技人文薈萃的矽谷遍地開花。追思會上,大家牽手唱著阿嬤生前最喜歡的慈濟歌選之一〈只牽你的手〉。大家發願,紀念阿嬤最好的方式,就是更努力做阿嬤要大家做的事,繼承阿嬤對師父的承諾,讓慈濟的大愛在北美無遠弗屆、發揚光大!

故事取材於《美國慈濟世界》夏季刊 2013年-199期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