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又榕
西語裔志工卡琳娜參與紐約慈濟11月15日的眼科義診,為民眾做視力檢查。攝影/海克特
紐約初冬的假日,躲在暖暖的被窩內賴床,是件幸福的事。但慈濟志工卻比平常更早起,為一整天的眼科義診準備。兩台大愛眼科車在天剛亮時,悄悄上了路,前往義診現場—紐約皇后區的艾姆赫斯特(Elmhurst)⋯⋯
犧牲假日 樂助人
連著兩個假日,紐約慈濟人醫會志工陳敬華與張家炘,從長島將兩台大愛眼科車,在八點前開抵至義診的現場。前一天兩人先把車子檢查一遍,加滿油,當天的義診才能順利進行。陳敬華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移民,本身並非醫護人員,投入慈濟人醫會多年。義診當天,陳敬華將眼科車完成設置後,得要匆忙離開,因為每週日早上的長島人文學校線上課程,他要負責連線部分的技術。週末可說是他最忙的時候,比上班時間還忙碌。
眼科車八點鐘就要抵達,要開半小時才會到。有辦法盡一份自己的能力,雖然比平常早起,但是精神還是滿滿的,很開心。
慈濟志工 陳敬華
這天的義診,是繼上週日後,第二次到西語裔社區服務。碧兒·卡迪納斯(Pia Cardenas)是來自厄瓜多的移民,學生時代就與家人來到美國,歷經移民的艱辛,現在有份穩定的會計師工作,一直希望能回饋社區。疫情間,她看到紐約希望組織(Brigada de Esperanza NY)與慈濟在社區發放食物,也想盡一份力量,因此這次紐約希望組織在招募眼科志工時,就主動報名參加培訓。碧兒說,喜歡透過志工服務,從不同管道幫移民發聲,讓他們知道有這些免費的資源提供。兩次義診與三次培訓她都全程參與,第一次義診還有些生疏,之後反覆練習,有更多經驗後,開始熟悉志工的工作內容。
我很喜歡助人的感覺,當志工的好處是,做這些不是為了自己,能夠去真正直接地幫助別人。
西語裔志工 碧兒
卡琳娜(Karina Curillo)來自墨西哥,幾年前移民美國,終於拿到護士助理執照開始新生活,喜歡服務人群,假日四處當義工。對卡琳娜而言,慈濟提供的眼科培訓,是一個完全新的學習領域,她很樂在其中。在義診現場,她宏亮的聲音,搭配上精神奕奕的裝扮,耳垂上顯眼的花朵耳環,讓人印象深刻。卡琳娜說,她非常珍惜這次義診與培訓,所以把自己裝扮得宜,來面對每位前來的民眾。
當幫助他人時,我感到充滿正能量,而且學習新的事物真的很棒;慈濟給我們機會學習新的技能,願意與西語裔團體一起合作,是一個很優秀的組織。
西語裔志工 卡琳娜
從陌生到了解 用慈濟精神打破族群藩籬
義診現場最忙碌的就是擔任翻譯的慈濟志工阿蕊莉·桑塔納(Arelys Santana),她一下子要協助志工操作儀器,一下子又要擔任眼科車上的翻譯。四年前,阿蕊莉以牙醫的身分加入慈濟人醫會,經常參與中南美洲的國際賑災,阿蕊莉這次培訓不僅幫忙翻譯,更讓這群西語志工了解慈濟精神。
我們雖然是不同族群和背景,但我們一起服務幫助西語社區,同時也告訴他們竹筒歲月的意義,社區民眾會了解證嚴法師的貢獻,慈濟如何幫助他人。
慈濟志工 阿蕊莉
兩次義診的工作,除了配眼鏡之外,其他眼科檢查都由紐約希望組織(Brigada de Esperanza NY)的20多位西語裔志工承擔,慈濟志工擔任協助與支援的角色,一方面也透過交流,讓他們更熟悉慈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