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紐約客的新挑戰

紐約分會  |  2020年10月3日
TzuchiUSA-ny-life-in-pandamic_0000_Sequence 01.00_00_00_25.Still012

作者 /劉又榕

疫情爆發後的時代廣場。攝影/邱品豪

疫情爆發後六個月,時代廣場(Times Square)的人潮似乎隨著氣候漸漸回溫,廣場上的鴿子,因為路人的聚集,也顯得熱絡。雖然,這給紐約這個大都會帶來些活力,但紐約客的內心,還是對於未來充滿不確定。

法拉盛疫情後的狀況。攝影/邱品豪

限制令打擊觀光業

隨著紐約復工計畫開始,車流和人流大約恢復了四、五成,有約八成的商家也開張營業,只不過看不到從外地或國外來的觀光客。許多兜售觀光套票的小販們,拿著DM在廣場上閒晃。 西非裔的伊柏希瑪(Ibrahima)是觀光巴士的兼職銷售員,八月復工後,每日的收入都只有兩位數,有時甚至一個客人也沒有。

以前假日上班,一天可以賺到140美金,疫情期間完全沒收入,也不敢出來。現在上班了一個月,有時候一天40、50元,有時候是零,生意真的差太多了!

觀光巴士小販伊柏拉瑪復工後的收入並不理想。攝影/邱品豪

這才說完,剛好一組巴西觀光客走過來,一家七口來紐約家族旅遊,像這樣的情況,目前相當少見。因為美國對其他國家尚未取消自主隔離政策,也未對各國大規模開放觀光旅遊;國內部分州的居民仍採取居家避疫的態度,因此短時間觀光業的榮景,不會這麼快恢復。

復工後供過於求

 從五月底開始,紐約州分批執行四個階段復工,陸續在八月底完成,包括:銀行、診所、美髮院、商家與餐廳等,總共30萬人陸續回到工作崗位。但是待業者太多,市場供過於求,短時間無法恢復正常。荷西(Jose)是三口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疫情發生後已經停工了五個月,在完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已經兩個月沒繳房租,太太在家照顧孩子也沒有工作。幸運的是八月底開始有建築工作的缺,稍微解決燃眉之急。

前兩週剛恢復時,一週只工作兩三天,收入不穩定。現在太多人失業,工作機會不多,所以薪資都比以前低。過去一小時至少有23塊,現在差不多一小時只給17塊。

建築工人荷西勉強找到建築工人的工作。攝影/邱品豪

華人餐飲業受衝擊

華人社區的商業活動配合復工計畫,也陸續恢復,例如,紐約熱鬧的華人商圈法拉盛,約有八成以上的商家恢復營業,但餐廳可能一半會永久停業。四十出頭的陳先生,從事餐飲業20年,承接了岳父的餐廳後,經營了好幾年。疫情三月開始,因為房租壓力大,股東們決定不開張,但等待了幾個月後,狀況還是沒改善,於是大夥兒決定關店。

本來說兩個月就好了,半年都沒好。還好華人都有存錢的習慣,所以現在靠老本還能生活。很多做餐廳的同業,也都面臨租金問題,以及生意短時間無法恢復。

因為疫情影響,法拉盛的餐廳業者陳先生承接岳父的餐廳將關店。攝影/邱品豪

目前紐約市的餐廳,除了外賣與外送,內食的部分只開放戶外用餐,室內用餐還沒有全面開放。九月底後,紐約市因為復工與解封,確診個案似乎開始變高,一度增加為一天有千人確診,這讓紐約市遲遲不敢開放室內用餐,對業者是一大打擊。

曼哈頓中國城的餐廳。攝影/邱品豪

至於外賣行業,自從疫情開始後,成了熱門行業。雖然復工後,業績有些下降,但外賣業者仍相當看好。一位資深外賣員邱先生表示,餐廳如果開放室內用餐,一定會帶動外賣,也會讓餐飲與休閒業活絡,這是大家所樂見。業者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全面執行消毒,座位間做好了必要的防護,服務生全面配戴口罩,以保持衛生與安全;每組客人用餐完畢,必定徹底消毒桌椅與環境。

歷經六個月疫情的紐約,後續要好幾個月的恢復時間,同時要面對入冬後可能的第二波流行,此時的紐約情況,從原本最危險到目前成為全美控制最好的州,之後要如何保持防疫模範生的地位,並兼顧經濟發展,是後疫情時代的新考驗。

曼哈頓時代廣場九月的狀況。攝影/邱品豪

慈濟美國正以「有愛無懼・慈悲相繫」行動募集50萬顆愛心,每人至少投入10美元籌募500萬美元的災疫中長期援助善款;這份力量將幫助無數家庭度過這段艱困苦澀的黑暗時期。

支持慈濟災疫中長期援助計劃,陪伴疫情中受重創的弱勢族群。

更多新聞故事

X
微信裡點"發現"
掃QRCode便可分享此頁
複製網址
前往微信
按"複製網址"後複製連結後,再按"前往微信"即可前往微信App分享此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