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善美志工/高铭哲、骆淑丽、蔡松谷
作者/钱美臻
慈济医疗志工协助民众接种新冠疫苗。摄影/蔡松谷
为帮助社区做好防疫工作,美国慈济医疗基金会于2021年2月接获政府配发的新冠疫苗,便开始通知辖属医疗中心已登记且符合疫苗注射的病患,安排在2月9日至2月11日连续三天,于阿罕布拉市(Alhambra)的慈济医疗中心接种疫苗。
按照开放梯次接种
美国慈济医疗基金会执行长邓博仁医师表示,美国的疫情依旧十分严峻,要遏止疫情扩散只能依靠接种疫苗。慈济医疗基金会因已通过联邦认证为“联邦标准的医疗中心”(Federally Qualified Health Centers Look-Alike,简称FQHC Look-Alike),因此得以申请疫苗进行注射。

邓博仁解释道,慈济遵照政府接种疫苗的梯次,首先为医疗基金会辖属诊所的全体医护与工作人员,打完两剂的疫苗,随后开始为65岁以上居民,主要是诊所的病患、慈济志工与会众接种疫苗;预计二月底前能打完65岁以上病患的疫苗,三月开始将开放下一梯次,如教师、急救人员等职业的民众接种疫苗。
慈济医疗基金会在一月底时,已先开放疫苗注射预约热线,供病患和慈济人登记,一旦取得疫苗,志工便按照登记顺序,按次序通知符合资格的民众至诊所接种疫苗。由于每个医疗单位获准的疫苗数量有限,志工在为民众登记时,也不忘提醒符合资格的民众,可同时前往县政府卫生局进行登记,确保自己一定能接种到疫苗。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负责注射疫苗排序工作的护士艾玛·阿奎尔(Emma Aguirre)表示,这是个颇有压力的任务:“因为我们必须遵守政府的相关规定,也必须让病患了解到,我们须依照当局法规,要求病患先登记排队,再依照排队顺序,安排符合资格的人来接种疫苗。”
点滴用心服务居民
不过尽管政府开放了许多大型定点注射疫苗站,可是许多华人民众仍非常依赖慈济医疗的服务。美国慈济医疗基金会首席医疗长(CMO)林佳佳以一个病例来说明,一位视障病患完全不懂英语,他们夫妻俩没有孩子与亲友可以帮忙至政府网站登记,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道奇球场等疫苗站,能说中文又有志工帮忙填写表格的慈济,是他们唯一能方便获得医疗服务的地方。
慈济能够拿到疫苗,就能够帮助这些病患,这是对社区居民最好的服务。
美国“慈济医疗基金会”首席医疗长 林佳佳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打疫苗也要做好防疫工作,慈济的医疗团队持续改进疫苗注射的动线。从第一天规划在诊所内的注射,到第二天改在办公室后方空地搭设帐棚,进行户外注射,由于空间宽敞,也让打完疫苗等候15分钟反应期的民众,能维持社交距离。
每一瓶新冠疫苗可分装为十剂,一旦从冷藏柜拿出便须马上分装十针,且并须在六小时内打完。因此志工们也以十人为一组,让民众错开时间来打疫苗,尽量做到分流病患避免聚众。医疗和志工团队的用心,就在这点点滴滴的细节里。

来慈济有归属感
饶凤莲的丈夫是慈济医师,她一来到报到处便被熟悉的志工包围问候。为何选择来慈济打疫苗,她表示,慈济很温暖,一进来就有好多志工招呼着,民众从登记、填表到消毒都被照顾关怀;加上慈济离她的家很近、很方便,志工们都很热情,护士技术也很好一点都没感觉,她当然要选择这里打疫苗。
李燕陪着妈妈锺美和爸爸一起来打疫苗,她对照顾周到的医护和志工赞许不已。妈妈锺美欢喜地说:“护士技术很高明,打完都没感觉,一点都不痛。打了一针心里就放心了,等到打完第二针会完全安心。”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


马慧君与丈夫曹传周是慈济美国第一批的医疗志工,他们特地从圣塔摩尼卡,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回来慈济打疫苗;回想过去两人每个周末都随慈济义诊队深入偏远地区,甚至远赴北加州服务,现在较少出门的他们说到慈济医疗步步成长,语气里充满了感情。
我们是慈济美国第一批志工,对这有很深的感情,当然也对慈济医疗水准有信心。回来这里看诊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是外面诊所无法比拟的。
志工 马慧君
当疫情刚在美国扩散蔓延时,慈济志工把市面紧缺的个人防疫用品,送到医疗前线人员的手中;政府开放接种疫苗,慈济医疗团队马上提出申请,只为了帮助社区居民能降低感染的机率。疫情期间,慈济美国医疗与志工团队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社区,以医疗专业与爱的关怀陪伴着惶恐不安的居民,度过这场世纪灾疫,迎接春天的到来。

慈济美国“有爱无惧・慈悲相系”灾疫中长期纾困计划,与您携手帮助无数家庭度过这段艰困苦涩的黑暗时期。
支持慈济灾疫中长期援助计划,陪伴疫情中受重创的弱势族群。